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船测重力资料处理及区域重力场特征

来源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是目前国际资源调查与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通过海洋地球物理考察与评价,探测南极周围陆架上的地层分布特点,可以解译记录在地层中的以前南极环境变化的信息。海洋重力测量作为海洋地球物理调查的基本方法之一,对于研究南极周边海域的地质构造特征与演化,进而指导海域资源调查与全球变化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1984年首次在南极半岛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开展海洋重力调查以来,已先后开展了31个航次的南极考察,在南极半岛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普利兹湾等海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然而,由于受海冰、风浪、定位精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且存在仪器类型不统一等问题,产生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相对较大。  本论文基于我国在南极半岛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实测数据,结合国际公开数据,依次采用精度控制、最小二乘平差、船测数据融合、重力场与构造分析等方法,总结出了一套适于极区海域船测重力数据处理的方法流程,研究显示:依次采用逐点分析、最小二乘滤波、交叉耦合改正分析及厄特渥斯改正值再校正等方法处理,可达到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控制精度的目标。  本论文利用研究区数据融合结果系统分析了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重力场特征,基于改良的艾里模型,反演计算莫霍面的深度,并进行均衡改正获得均衡重力异常及均衡残余异常。结合收集的地震剖面资料分析了区域构造特征,研究表明:  (1)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空间重力异常呈条带状分布,走向总体与地形相近,异常场被欺骗岛和布里奇曼岛分为3个区域,同时被北北西走向的构造线及海底火山隔开,在中部海槽形成多个异常低值圈闭。  (2)海峡内的布格重力异常由两侧向中间为升高的异常,大致在坡折处形成异常场值为100×10-5m/s2的分界线,在中部次海槽和东部次海槽海山处形成两个异常高值圈闭,异常值最高为150×10-5m/s2。此外,在陆坡区形成多个圈闭异常。  (3)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海岛之间莫霍面深度的连续性被后期的海底火山活动和断裂构造隔断,与研究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相对应。莫霍面深度以弧后扩张中心为最低值,向南设得兰群岛和南极半岛两个方向递增,数值从12km递增至陆坡位置的24km。  (4)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弧后扩张中心区域更趋于均衡平衡的状态。研究区中部次海槽均衡残余异常高值出现在海底火山位置,异常场主要以60×10-5m/s2为主。
其他文献
海参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目前可以确定许多重要基因与再生过程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间的信号通路相关。Fibropellin-ia基因的产物形成复杂的纤维状结构且与其他透明层的组件一起
长江口滩涂湿地是我国一块重要的滨海湿地,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为当地乃至更广领域的经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
七鳃鳗是我国东北部特有的鱼形动物,是连接无脊椎与脊椎动物的桥梁。PHB蛋白广泛分布于多种生物细胞中,主要以异源二聚体的形式锚定在线粒体内膜,动态维持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