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u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能源和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全球问题的逐渐凸现,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研究受到广泛深入的关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密切联系国家需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其研究成果落实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重视土地管理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后,其中探索集约用地方式是打造“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不断提高其有效性,成为理论界和实际土地管理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议题。目前针对武汉城市圈城市扩张及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分析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政府在城市圈总体规划中做好未来城市圈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使城市圈的土地结构与城市的人口分布结构、产业结构相协调提供理论支持。本论文在写作初期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总结了这些研究并找出了其中的不足,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时间序列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对城市圈及各城市的总体变化特征及各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探讨,初步得出武汉城市圈整体土地利用结构基本合理;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严重;城市圈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土地的多样化指数也较高等结论。并对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其也进行了定量的研究,通过以上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圈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且以后者驱动作用为主。继而探讨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武汉城市圈土地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为城市圈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在医学研究中,如果有某些不易控制的因素,会给统计结果的分析带来一些困难。如何消除这些不易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我们对各种处理的结果能够得到正确的评价,这是协方差分析所要解
本文考察了世界有关高等教育体系课程国际化的概念和实践 ,并提出了自己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观察 ,指出要在制度、结构和评估反馈方面做出适当安排 ,迎接高等教育课
中国比较教育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尚未超越表层的、形式化比较的阶段。要使中国比较教育摆脱这种境地,首先必须明晰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安身立命的基点———本体;其次,还必
生物特征识别是一项利用人类特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它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身份鉴别途径。而人脸检测和识别是目前生物特征识别中最受人们关注
趋肤效应电伴热系统具有适用性强、安全可靠、安装维护简单、加热效率高和易于控制等特点,成为伴热系统的发展方向。目前的趋肤效应电伴热系统大多采用的是工频电源,伴热系统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土地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没有土地,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农民利益的保护就是一句空话。土地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目的检测死后大鼠视网膜细胞mRNA的降解和死亡时间(PM I)的关系,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方法。方法应用复合荧光RT-PCR技术,检测死后不同时间(2、4、6、8、10、12、14、16、18
本文在绪论中首先对财产性收入与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行定义,并对农民财产性收入定义中目前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之后对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对改善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仍然存在着“上学难”、“看病难”等影响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贫困地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它在为人们娱乐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广播广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广播广告的信息传播形式来看,它是利用广播无线电波的方式来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