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自组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 MANET)在军事、农业、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工业、智能交通、建筑物监测、空间探索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应用价值,被认为是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也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技术之一。因此,研究设计或优化更有效的适用于MANET的路由协议,延长其网络寿命,提升其性能(如包的成功发送率、速率等)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针对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路由协议作了详细的剖析,它作为一种经典的按需路由协议,协议的具体算法分为两个阶段:路由发现阶段和路由维护阶段。标准DSR协议的第一个阶段是路由发现阶段,在该阶段源节点发送路由请求报文时是在整个自组网络范围内洪泛该请求包来进行的,这样的处理机制导致了MANET中有限的网络带宽被利用在路由请求包的洪泛上了,使网络的吞吐量下降了。针对该缺陷,本文在原协议的该阶段提出了移动节点间引入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发现过程的改进办法,在第一阶段源节点通过寻找离目的节点的地理位置最近的邻接节点的办法来选择到目的节点的“最优下一跳转发节点”的选择策略来进行路由发现过程,并且每个节点维护一个有限跳半径范围内的链路状态表----局部链接表,这个局部链接表实时记录着与该节点有限跳内的节点间的链路状态。这样,自组网络全局范围内采用路径缓存来记录拓扑结构,局部范围内采用链接缓存的思想。针对以上改进思想,本文加入了几个关键的概念数据结构,并提出了改进后的算法流程,提出了每个节点在接收到路由请求报文和路由应答报文的具体处理步骤。然后基于NS2(Network Simulation version2)仿真平台,在标准动态源路由协议(DSR)的源代码基础上提出修改方案并实现。然后用基于地理位置改进的GDSR协议与标准DSR协议作了仿真实验对比分析结果性能。为了保证仿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采用了多个节点运动场景模型来分别仿真。实验结果分析验证了GDSR的确有效地提升了整个网络的平均吞吐量和端到端时延,提高了网络性能。多次试验结果也表明了GDSR协议基于地理位置来选择路由节点具有可行性,但是在具体实施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改进协议的有些细节处理还有待进一步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