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民航运输量的不断攀升,京沪、京广等主干航路上的飞行量已经接近饱和甚至在部分时段出现超容现象,为缓解主干航路的拥堵而采取的远距离绕飞、中低空巡航、流量控制等战术措施不仅疏解效果有限,还给航空公司带来高油耗等经济性问题。划设平行航路是从空域规划角度缓解空域资源紧张、提升航路容量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现有导航基础设施,减少远距离绕飞,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平行航路中心线间距,即侧向最小间隔,是平行航路划设需要确定的基本参数。现代航行新技术,特别是基于性能导航等领航与导航技术的发展,使得较小的间隔即可满足所需安全性要求,因此侧向最小间隔的评估可以为平行航路划设提供最低安全构型参考。对于侧向间隔的评估既不能脱离传统飞行间隔理论体系中的碰撞风险模型,同时还需考虑平行航路运行过程中多种随机因素及航空器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平行航路侧向最小间隔的评估分为静态的碰撞风险模型和动态的交通流模拟两部分。为建立更加适用于平行航路侧向间隔评估的碰撞风险模型,对经典碰撞风险模型中的Reich模型、随机微分方程模型及Event模型进行适用性分析,最后选择Event模型构造异形碰撞盒进行改进;结合ADS-B数据进行重叠航段识别,提出并利用简化ANP计算方法得到改进Event模型评估所需的侧向间隔丢失率,选定其他所需参数后进行静态间隔评估,得到7.5km的侧向间隔值;从航空器运行中领航与导航特性、人的特性及环境特性角度分析平行航路运行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建立多随机因素分层模型用于生成航空器侧向误差,经过抽样试验,验证模型可以有效反映RNP1航路规范、管制员与飞行员人为因素及京沪航路区域侧风、突风等环境因素对航空器随机影响下的侧向误差分布规律;根据元胞传输原理,设计了伪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用于平行航路交通流模拟,建立模拟规则及间隔保持程序,经过模型有效性检验后,将静态间隔值作为初始值输入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交通流模拟,最终得到RNP1/10km侧向最小间隔值,该值可以为空域规划人员划设近距离平行航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