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展开,国内各大城市内部问题逐渐显现。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57.35%,并且这一比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在匀速上升的阶段。根据最新出炉的第七次全国人口统计报告,我国人口居世界之最。这一特殊国情导致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趋势为集中式、高密化发展。这一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建筑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集聚度高,优点是提高了利用效率,方便人们使用,但同时带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展开,国内各大城市内部问题逐渐显现。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57.35%,并且这一比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在匀速上升的阶段。根据最新出炉的第七次全国人口统计报告,我国人口居世界之最。这一特殊国情导致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趋势为集中式、高密化发展。这一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建筑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集聚度高,优点是提高了利用效率,方便人们使用,但同时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可用于城市绿化建设的土地资源占比逐渐缩减,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域在大部分建筑布局已经无法做大规模调动的时候,一种新型城市绿地应运而生,即本文中将展开重点讨论的“微绿地”,这一绿地形式在高密度城区中如何发挥自身效益,并帮助解决高密度环境城市绿地资源稀缺、环境质量低下、居民日常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的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选取南京市主城区微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充实理论基础、厘清相关概念,并制定调研计划,以实地调研为途径收集一手数据,结合多学科理论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形成量化评价框架,探讨了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的高密度城市(区)微绿地服务协同模式评价方法理论体系。本文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二章分别为绪论和文献综述,对高密度城市、微绿地、微绿地协同服务的基本定义和范围等进行界定和梳理,构建文章基础理论框架。第三章是调研方法设计和调研结果记录,包括如何选取研究单元和微绿地以及具体的调研过程记录,调研采用每2h为一个循环的全天候调研方法,用地面拍照的方式记录微绿地内部使用情况,并将调研成果进行分类统计,得到大量的基础数据。第四章则建立起一套全新的高密度城市微绿地服务协同指标评价体系,以调研中获取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从使用者密度、使用者均衡度、使用者活动类型丰富度和使用者年龄层次丰富度四个方面对所选取的城区单元内部微绿地进行协同服务水平的评价。第五章对第四章中各个单元微绿地的服务协同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为为高、较高、较低、低四种协同水平和十六种协同模式,并对影响微绿地协同服务模式的内外部因素展开具体讨论和分析。第六章为主要研究结论和相关问题讨论,在总结全文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文章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运用城乡互动关系的变化,加强城乡合作实现乡村发展,亟需对城乡融合导向下的乡村发展动力机制进行研究。运用概念性框架法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城乡融合导向下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并以徐州市2018年120个乡镇为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乡同质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外部动力,城乡互补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外部动力包括城乡基础设施融合与公共服务融合两方面,其间接作用于乡村发展的效应大小分别为
针对海洋石油重点设备设施结构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失效形式,传统的检测手段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给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为提升海洋石油设备设施结构检测水平、提高检测效率、减少设备设施停机时间、降低生产作业成本、及早发现并准确掌握设备设施结构的变形、微裂纹、应力集中等情况,提出采用光纤光栅传感监测技术用于海洋石油重点设备设施结构关键区域的应力监测,实现结构失效的早期预警。
<正>【设计理念】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对生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加,情绪情感体验逐渐深刻,部分学生觉得生命“无意义”。本节课围绕五年级学生的生命发展需要,让学生在认识和思考生命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分享生命故事,初步思考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的丰富与多彩,从而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形成良好的生命观。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关乎社会和国家发展,质量监督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该文结合梅县区水利水电工程的现状,梳理了本区域内近几年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应的提升策略,并以丙雁大堤景观提升工程和磨板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质量监督实例为参考,可为类似提供借鉴。
为了全面践行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教师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终身育人和终身学习,利用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扎实的专业能力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并整合多元化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文章提出多措并举、教无定法和因材施教等方法活跃语文课堂,旨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推进教学改革。
研究背景: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是近年来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又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4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其中大多数患者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为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目前临床上对于IS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静脉溶栓、机械性取栓并辅以神经营养药物,循环改善
庄子“物化”说与立普斯“移情”说作为探讨审美过程中“物”“我”双方情感交互现象的重要文论,具有跨越国别和时代的相似性,同时,又因二者所依托的文化传统不同,而呈现出相异的特征。本文将立足于二者的文本阐释,从心理机制着手,探讨二者的相似性,从理论内涵和文化根基出发,论述二者的不同之处。
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是一种具有可观的经济潜力的多用途树种,可用作木材、木本饲料和传统药物资源。考虑到倍性的增加通常会导致生物量、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含量增加,为获得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四倍体黄梁木新种质,选择黄梁木优树种子苗的下胚轴和子叶以秋水仙碱为诱导剂进行黄梁木多倍体诱导试验。诱导结果表明:下胚轴更适合黄梁木多倍体的体外诱导。最佳的诱导方法为:在黑暗条件下,将下胚轴置
<正>铁门关是唐代一处重要的关隘,遗址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境内孔雀河上游峡谷中。峡谷仅宽百米,两侧分别是霍拉山与库鲁克塔格山。峡谷曲折幽深,两面崖高势陡,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清代文人谢彬在《新疆游记》中描述铁门关“两山夹峙,一线中通。路倚危石,侧临深涧。水流澎湃,日夜有声。湾环曲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构是有其历史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所处的特定的社会历史状况、由这一状况决定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道路,以及由此决定的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正是世界历史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国家建构的独特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构奠定了前提基础。明确这一历史前提,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构及当代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