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汇储备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大局,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支付的重要保障,是平衡国际收支、维护汇率稳定和抵抗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中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集聚了高额的存量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风险如果得不到高效有力的管理,不仅会造成储备资产的损失,还可能导致中国经济整体金融风险的产生和蔓延。当前,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如何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拓宽中国外汇储备的资金运用渠道,获得长期、稳定、合理的投资回报,实现中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是现阶段中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中国外汇储备风险及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正是解决现阶段中国外汇储备主要矛盾的前提,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外汇储备风险管理就是要强化风险控制的观念,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外汇储备风险进行防范与管理。中国的外汇储备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等宏观层面,始终把安全性放在首位,这一理念在外汇储备的经营、投资、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中都有所体现,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还停留在通过多元化外汇储备投资分散外汇储备风险的传统风险管理阶段,这种风险管理方式的效果高度依赖于资产投资组合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且只能分散非系统性风险,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理念上的墨守成规,模式上的按部就班,都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风险管理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外汇储备的避险需要,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需要创新的思路和积极的举措。文章对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领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从源头入手,解释中国外汇储备风险形成的直接原因和制度根源,并通过对中国外汇储备需求动机与储备性质的论证,指出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存在结构性顽疾,尽管中国货币当局就外汇储备问题进行了多层次的改革与创新,但收效甚微,宏观层面的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的理论指导意义重于实际管理意义。为此,本文进一步向微观领域探寻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文章把中国外汇储备看作是资产组合,以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借助金融工程理论的思想和手段,秉承积极的风险管理理念,对外汇储备的风险及其管理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在厘清了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与中国外汇储备损失可能为经济带来的风险之间的关系之后,文章对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因素进行了逐一的识别与评估,突出强调了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结果的双向特征,并以此为思想基础,明确了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的重点。在对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之后,文章对通过投资组合多元化以分散外汇储备风险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批评,认为风险分散仅对非系统性风险有效,而对系统性风险则无计可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系统性风险升级,继续追求储备资产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及结构最优,对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作用有限。为此,本文引入风险转移的思想,提出了利用期货市场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现期风险进行套期保值,构建了t分布下基于Va R风险价值最小的外汇储备资产套期保值模型,并使用ECM-VCC-GARCH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本文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外汇储备的形成过程、制度约束、需求动机和结构特征;从风险管理学的角度,界定了外汇储备的风险概念,遵循风险识别、评估、测量和防控的风险管理程序对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微观金融学的角度,对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测量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估进行了建模和实证研究。希望通过本文,为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