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赏芍药是指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 L.)芍药组(Sect. Paeonia)具有观赏价值的多年生宿根花卉。它不仅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在世界花卉市场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芍药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遍布范围广泛,一般按照种源组成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中国芍药品种群、欧洲芍药品种群和杂种芍药品种群三大类。尤其是杂种芍药品种群中的芍药具有花色明亮、花型独特、生长势旺、抗性强等显著的优良性状,正逐渐成为观赏芍药育种的新趋势。但国人对芍药的认识大多局限于中国芍药品种群,对欧洲芍药品种群、杂种芍药品种群中的西方栽培品种了解甚少,致使欧美地区培育的观赏特性优异的芍药品种在我国罕有应用,因而制约了我国芍药新品种培育的进程。本研究利用课题组多年从欧洲、美洲等地区引进、收集的观赏芍药新种质,从开发微卫星标记出发,探讨了89个欧美芍药新品种及部分重要亲本原种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了DNA指纹图谱。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二倍体品种’Charlie’s White’为材料,利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了芍药的微卫星富集文库,从253个阳性克隆中挑选出193个进行测序,共得到82个微卫星位点,并设计引物50对。对这50对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并对实验所需的PCR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可得50对引物中共有15对具有多态性(30%)且15对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2.利用开发出的15对芍药多态性引物对89份芍药属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显示,89份材料均能被很好地扩增。15对引物共得到145个等位位点,其中多态性等位位点达140个(96.6%),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9.3个位点。有效等位位点从1.569到5.723变化,平均为3.795个。PI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362~0.825,平均0.678。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194,最小为1.082。89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35~0.98,基于UPGMA法构建了89份材料的聚类图和主成分分析图。聚类图和主成分分析图基本能将芍药野生种与品种区分开,但在品种群分类上有所差异,聚类图较主成分分析更加能够体现材料间的遗传关系。综合以上数据可知,SSR标记所反映的多样性信息非常丰富。3.根据15对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的大小筛选出10对特征引物进行61份欧美地区芍药品种指纹图谱的构建。结果可知,利用这些特征引物能够明显区分61份材料。从绘制的指纹图谱中可知,这些芍药新品种倍型丰富,有一条带、两条带,甚至出现了三条带、四条带,该指纹图谱为芍药新种质的鉴定和倍性确定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