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顶菊对不同作物的危害评价及化学防治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顶菊作为一种外来入侵植物2001年在河北省衡水湖首次发现,在很短的时间内度过适应期,依靠其繁殖优势和扩张能力,大量繁殖迅速传播,目前,黄顶菊已侵入农田、场院,对我国的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007年黄顶菊被列为我国的对外检疫对象。   本文通过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以及对小麦、玉米、棉花生长影响的研究,对黄顶菊在三种作物田的危害程度做出评价,为黄顶菊的防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在15~40℃范围内黄顶菊种子均能正常萌发、生长,萌发最适温度为35℃,在萌发温度范围内黄顶菊种子的萌发表现为光敏性,黑暗促进黄顶菊种子萌发,黄顶菊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黄顶菊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的根长和茎高与盐浓度和碱度之间均表现为负效应,且盐浓度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胁迫作用大于pH值的胁迫作用,盐碱胁迫初期黄顶菊通过增强叶片中SOD和POD的活性来暂时维持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黄顶菊在沙土、壤土和黏土中的终止萌发深度分别为3.5cm、4.5cm和4.0cm。黄顶菊主要通过植株残体和根系分泌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其次是通过雨雾的淋溶对受体植物产生化感作用。   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田间不同黄顶菊密度下小麦、玉米和棉花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顶菊不影响当茬小麦的正常生长。在黄顶菊的竞争干扰下,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田间透光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随黄顶菊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对数函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黄顶菊密度与玉米产量损失间的关系(y=13.586Ln(x)-19.63,P<0.005)。玉米田采用苗后除草剂进行防除时,黄顶菊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7.09~8.19%,防除阈值为7.14~7.75株·m-2,与玉米的竞争临界期为玉米播种后20.24~41.32d,其中以玉米播后15d内防除黄顶菊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在黄顶菊的竞争干扰下,棉花的叶面积指数、田间透光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随黄顶菊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对数函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黄顶菊密度与棉花产量损失间的关系(y=22.79Ln(x)+9.0277,P<0.0003)。棉田中黄顶菊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2.62~12.25%,防除阈值为0.75~1.15株·m-2,与棉花的竞争临界期为棉花播种后21.27~57.04d。棉花播后15d内防除黄顶菊对棉花的增产效果最明显。   玉米田常用的3种苗后茎叶处理型除草剂溴苯腈、烟嘧磺隆和耕杰对黄顶菊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但在速效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棉田中防除黄顶菊的首选药剂为乙草胺。
其他文献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产菌核的死体营养型真菌,严重威胁着油菜生产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传统防治手段弊端凸显,从基因水平研究核盘菌致病
让学生具有较高的读写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将这两项内容分开训练,学生在教师指挥棒的指点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读和写分离。该读的都读了,该写的也写了,教科书上的课文读得不少,到头来作文还是摸不着头脑,真是事倍功半。  一、学生作文差的原因分析  大多数学生把写作文当作是一种苦差使。于是,就产生了“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搜肠刮肚无话可说,教师硬着头皮精批细改千人一面的文章”的
期刊
#
摘 要:田径运动项目对高中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体育教师要重视高中生田径项目的训练,以便于能够有效地加强高中生的身体素质。然而由于现代科技的影响,高中体育中的田径教学出现了很严重的教育问题。因此,为保证高中生能够在体育中发挥自我所长,就田径教学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展开具体的讨论研究。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田径运动  田径训练项目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并且其还能够有效地加强高中生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