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侵蚀地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haozi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福建省长汀县强度侵蚀治理区内选择5种不同的治理措施:包括多树种混交、全坡面播种百喜草、条沟加草块、封禁与补植相结合、梯田果园生草。在野外调查与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治理措施的土壤质量分异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了侵蚀治理措施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等化学指标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全坡面种百喜草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最好,其次是多树种混交和封禁与补植相结合,条沟加草块与梯田果园生草效果最差。在物理指标中达到显著差异的有非毛管孔隙度、稳定入渗速率、最大持水量、团聚状况、团聚度、分散度等6个指标,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以多树种混交最好,条沟加草块、梯田果园生草次之,全坡面种百喜草和封禁与补植相结合的效果最差。在生物学指标中,治理与对照之间的脲酶、微生物量C、N、真菌、细菌、放线菌等都有显著的差异;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生物性质的改良效果依次为:全坡面种百喜草>多树种混交>封禁与补植相结合>条沟加草块>梯田果园生草。综合分析表明,对土壤质量改良效果最好的治理措施是多树种混交,而梯田果园生草措施由于管理不到位,园面覆盖度低,改良土壤的效果相对较差。
其他文献
采用调查研究、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涪陵地区水稻-榨菜体系养分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弄清了涪陵区水稻-榨菜体系的养分资源管理现状;根据调查结果于2004~2005年进行了榨菜叶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动态研究,并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榨菜叶还田对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榨菜叶养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涪陵区
人工草地一般被推荐为高寒牧区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提高草地畜牧业家畜补饲水平和防止草原退化的措施之一,但是关于其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不多。本研究以围栏草地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