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杀伤细胞对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理探讨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细胞(NK)对原发性肝癌Heps移植瘤小鼠的增殖抑制作用和机理探讨。   方法:诱导扩增昆明小鼠脾细胞来源的NK细胞,体外培养诱导NK细胞。随机取60只8-12周龄雄性昆明小鼠,接种Heps肝癌细胞于其背侧皮下,建立Heps肝癌移植瘤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①生理盐水(NS)对照组,此组小鼠每只注射NS对照组0.1ml,隔日注射,共3次;②NK细胞治疗组1,此组小鼠每只注射3×105/ml的NK细胞0.1ml(即每只小鼠注射NK细胞3X104个),隔日注射,共3次;③NK细胞治疗2,此组小鼠每只注射3×106/ml的NK细胞0.1ml(即每只小鼠注射NK细胞3×105个),隔日注射,共3次;④NK细胞治疗组3,此组小鼠每只注射3×107/ml的NK细胞0.1ml(即每只小鼠注射NK细胞3×106个),隔日注射,共3次。其中,每组各有10只单独用于观察生存期。(1)自注射日起,隔日测量各组小鼠肿瘤长、短径,计算注射后肿瘤体积。(2)记录注射当天开始至小鼠死亡的时间,计算各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3)于注射后第15d,各组分别处死5只小鼠。取肿瘤组织,石蜡包埋并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sosin,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4)于第15d取小鼠脾脏制成脾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FCM)检测NK细胞比例。(5)于第15d取小鼠脾脏制成脾细胞悬液,以小鼠Heps肝癌细胞为靶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细胞毒活性。(6)取各组小鼠肿瘤组织切片,分别应用Bcl-2抗体、Bax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局部肿瘤组织中Bcl-2阳性、Bax阳性细胞数量,并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肿瘤细胞VEGF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1.成功诱导扩增小鼠脾细胞来源NK细胞。   2.小鼠Heps肝癌腹水瘤细胞成功制备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模型,成瘤率100%。   3.小鼠Heps肝癌腹水瘤细胞接种于到昆明小鼠背侧皮下,并同时给各组小鼠回输不同浓度的NK细胞以及生理盐水,隔日测量各组小鼠肿瘤的的大小,第20d,治疗1组小鼠肿瘤的体积(1757 mm3)较对照组(5012mm3)明显减小(P<0.01)。   4.回输后60d时,治疗1组最后一只小鼠死亡,而其余各组小鼠均早已死亡,治疗1组小鼠的生存期(平均生存期41天)较对照组(平均生存期20d)、治疗3组(平均生存期18d)显著延长(P<0.01),较治疗2组(平均生存期21d)也明显延长(P<0.05)。   5.各组小鼠肿瘤HE染色治疗1组、2组、3组小鼠肿瘤细胞形态消失,坏死明显,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血管较NS对照组少。   6.各组小鼠脾细胞中NK细胞的含量第15d脾细胞悬液FACS检测NK细胞比例,随着注射NK细胞浓度的升高,脾细胞中NK细胞的含量逐渐增高,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别(P<0.01),但是各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别。   7.各组小鼠脾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荷瘤小鼠脾中NK细胞杀伤活性随浓度增高而增强。效靶比为10:1及20:1时,各治疗组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高于NS对照组(P<0.01),而各治疗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8.各组小鼠肿瘤Bcl-2-IHC染色:回输后15d,治疗1组、2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3组(P<0.05)。   9.各组小鼠肿瘤Bax-IHC染色:回输后15d,治疗1组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2组、3组(P<0.05)。   10.各组小鼠肿瘤VEGF-IHC染色:回输后15d,治疗1组VEG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2组、3组(P<0.05)。   11.细胞免疫治疗的副反应回输后11d,治疗3组小鼠死亡3只,治疗2组死亡2只,治疗1组小鼠活动良好,未见特殊不良反应。   结论:   1.成功制备小鼠脾细胞来源NK细胞。   2.大剂量NK细胞早期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   3.NK细胞治疗可以明显提高Heps肝癌移置瘤小鼠的生存期,但是有剂量依赖性,治疗1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4. NK细胞可以下调肿瘤组织内Bcl-2及VEGF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芬戈莫德(fingolimod)和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患者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
目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行椎间孔注射,通过测定热痛阈值、脊髓和背根神经节
针对存在于摩擦非线性和负载转动惯量时变的伺服系统,提出一种神经元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设计方法。导出了控制对象离散数学模型,介绍了伺服系统结构和控制器设计,并用波波夫
目的:通过术前和术后两个时间点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对切口痛大鼠镇痛效果的比较,探讨氟比洛芬酯的预防性镇痛效果。(1)观察不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果;(2)术前和术后两种给药方式镇痛效果的比较;(3)研究尾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切口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神经元内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对术前组和术后组进行比较;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组,共8组(n=8)。本实验分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