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时代都有承载其理想和才华的媒体。《良友》画报由伍联德1926年2月15日创刊于上海。至1945年10月停刊,《良友》出版正刊172期和特刊2期,共计174期。在我国画报史上,虽然之前已有1875年上海清心书院出版的《小孩月报》、1880年上海圣教会印行的《图画信报》、1884年上海《申报》馆出版的《点石斋画报》、李石曾于1907年在法国巴黎编印的《世界》和高奇峰1912年编印的《真相》以及1920年上海《时报》出版的《图画周刊》等,但皆内容狭隘,未能持久。《良友》则以包罗万象的内容、近20年的刊行时间、广泛的影响力成为学者公认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历史价值的画报。目前对《良友》画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都市文化建构和“现代性”建构问题。但是对于《良友》所介绍的蒋介石、冯玉祥、张学良等时代风云人物,目前还没有研究者进行系统解读。伍联德曾说:“出版业可以保国育民!印刷业可以强国富民!”这正是《良友》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而以往的《良友》画报研究,则忽略了其社会影响力、政治导向性、政治文化性。本论文通过对《良友》画报这一个案的研究,力图发掘孙中山、蒋介石等时代风云人物的台前幕后,从而展现二十世纪中国一个时代的风貌。本选题的意义所在,就是填补对《良友》人物研究的一个空白领域,解析《良友》是如何参与社会政治进程、建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承担自己社会责任的,并探讨其得失。根据《良友》画报的存在时间,本文把其介绍的时政人物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介绍,即创刊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而后至1937年“七七事变”,最后至1945年10月《良友》画报终刊。在分析《良友》介绍这些时政人物的时代背景基础上,着重分析其是如何表现这些人物的。最后,综合分析《良友》画报推介时政人物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政治导向性,从而阐释画报的政治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