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支渗透”与“跳板链接”理念在关中城市滨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以沪滔生态区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西安沪滔生态区城市建成区中的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踏勘和文献综述系统地研究了滻灞河的河道景观现状和水文现状,提出了沪灞河在泸灞生态区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例如河流的生态性遗失、与河道人工筑造之间的矛盾、演水环境景观建设过于单调呆板等,研究总结基于生态意识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和途径来解决现状中出现的问题,使城市滨水环境重新达到生态功能、防洪排涝和公共空间使用三者和谐的平衡状态。论文从城市滨水环境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出发。分析现状中河流城市段面临的生态问题,明确本文城市滨水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任务,并分析城市滨水环境景观的相关案例。   本文分别从河道形态、历史变迁、土地利用、生态、水质水量等多方面剖析了滻灞河城市段的河道景观现状,得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滻灞河面临着生境退化、河道渠化、景观单一化等的现状问题。论文的核心内容“分支渗透”与“跳板链接”是针对滻灞河城市段出现的生态问题提出的一种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分支渗透”主旨在于将河道水系引入城市街区,在水流动的过程中形成水陆交接带,成为多条有生态意义的廊道。同时使得河流不再和城市隔离;“跳板链接”旨在将河道周边具有生态潜质的用地改造为具有物种多样性的栖息地斑块,并利用生态廊道作为链接方式形成的具有空间距离的跳板式绿色网络,二者都是为了达到不仅恢复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而且将河流引入城市,增加水陆交接带,营造更多的生态环境,其具体表现为:布置生物栖息地、通过湿地净化水资源、提供良好的游憩场所。 本研究的结论主要有三点:一是提出了“分支渗透"的滨水环境设计理念,通过对河流城市段在城市中的不同位置与形成的不同景观划分河段,采用分段式的规划方法,同时结合滨水环境周边不同用地属性,针对郊野林地、农田、城市住区和中心商业区等不同性质用地进行不同的"分支渗透"设计方法,最终形成以水系为主干的林带渗透体系:二是提出了“跳板链接一的滨水环境设计理念,根据斑块与河道紧密度和自身的完整度两个制约因素来对斑块生态性等级进行划分,根据斑块的规模、形态、内部生境系统性和外部环境稳定性等内容来划分为三个等级。并将链接斑块的线型绿地类型进行了划分,确定了不同的链接方式,并形成了连通性强且生态环境良好的滨水环境绿地系统;最后一点是“分支渗透"与“跳板链接”的滨水环境设计理念是具有在关中城市中的普遍适用性:出于滻灞河与城市建成区的演变关系和其滨水环境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在整个关中地区具有代表性与普遍性,因此在研究关中城市其他地区的河流城市段滨水环境设计时,奉研究提出的规划设计方法是可以作为参考与借鉴的。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损毁城镇历史文脉等相关的问题。在小城镇建设中,公共空间的建设是小城镇生态文
2009年是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第10年,也是联合国确定“国际老年人年”的第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经过10年的发展,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龄化的加速使得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
学位
江南既是京杭运河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中国近代先进交通方式发展最早的区域之一。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伴随西方势力的入侵,江南地区经历了一场交通方式的近代转型。这场
本文通过有限元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了穿孔板和正三棱柱穿孔板结构的模态频率并比较两者在同一参数下的模态分布和频率随阶次变化关系。首先在有限元理论和声波方程的基础上
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上海、厦门、广州三个城市的实地调研,分析三地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状况,并归纳他们的居住需求。从开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被我国政府确定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产业。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不少省市级旅游景区在较短时
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西方建筑师大量涌入中国,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日渐增多。荷兰是世界设计强国,荷兰建筑事务所在中国创作的建筑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为研究现代建筑文化提供了一
本文属于旧建筑改造再利用范围的专题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南京近现代建筑。研究目的是基于生态环保的适应性技术,寻找适应南京地区建筑的改造策略及为南京今后的新建筑设计项目
滨河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滨河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了可以接近自然水体、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魅力的展示窗口。随着城市及市民对公共空间的重视,作为“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