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却呈现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始被经济学家所注意到。劳动力异质性与地区收入差距开始被经济学家们广泛研究。然而,长久以来,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均忽视了生产函数的异质性对地区差距的影响,同时,由于劳动者异质性的存在,不同地区的消费结构存在异质性,不同的消费结构对地区收入差距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研究劳动力异质性,就有必要研究生产函数异质性和消费结构异质性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地区收入差距、劳动力异质性、消费结构异质性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描述,为接下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提供了现实基础。在分析劳动力异质性与地区收入差距时,根据生产函数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模型,再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了实证分析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东中西三大地区由于劳动力异质性的存在,使得各地区生产函数存在差异,劳动异质性导致的生产函数差异解释了三大地区间收入差距的25%。同时,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我们发现东西部内部之间的生产函数也是不同的。劳动力异质性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仍然是粗放式的。在对消费结构异质性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讨论了劳动力异质性对消费结构异质性的影响,继而探讨了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证分析阶段,通过基于bootstrap异质面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我国各省份之间三者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结构推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在中西部,消费结构并没有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大力提升我国人力资本水平;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合理流动,缩小地区人力资本差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缩小地区差距;改变消费观念,推动中西部消费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