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异质性与地区收入差距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zhong12m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却呈现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始被经济学家所注意到。劳动力异质性与地区收入差距开始被经济学家们广泛研究。然而,长久以来,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均忽视了生产函数的异质性对地区差距的影响,同时,由于劳动者异质性的存在,不同地区的消费结构存在异质性,不同的消费结构对地区收入差距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研究劳动力异质性,就有必要研究生产函数异质性和消费结构异质性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地区收入差距、劳动力异质性、消费结构异质性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描述,为接下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提供了现实基础。在分析劳动力异质性与地区收入差距时,根据生产函数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模型,再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了实证分析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东中西三大地区由于劳动力异质性的存在,使得各地区生产函数存在差异,劳动异质性导致的生产函数差异解释了三大地区间收入差距的25%。同时,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我们发现东西部内部之间的生产函数也是不同的。劳动力异质性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仍然是粗放式的。在对消费结构异质性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讨论了劳动力异质性对消费结构异质性的影响,继而探讨了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证分析阶段,通过基于bootstrap异质面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我国各省份之间三者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结构推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在中西部,消费结构并没有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大力提升我国人力资本水平;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合理流动,缩小地区人力资本差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缩小地区差距;改变消费观念,推动中西部消费结构升级。
其他文献
1979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已经成为中国引进技术外资的一条重要渠道.据统计,截止2000年,中国借用外国政府贷款累计签约额已达319.79亿美元.这些贷款
随着中国高技术的发展,高技术产业不断成长和壮大起来,但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问题的不到解决,中国高技术产业就得不到长足的发展.该文的第一部分首先明确了中国高技术产业
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是发展和改善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本身的要求.该文是对中国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的系统分析.该文首
2003年中国GDP增长为9.1%,为近几年来最高.对于这种现象,经济学家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有过热的迹象,另一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正常,不存在过热.对宏观经济增长有不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其中,城市偏向政策使城市在公共投资、医疗和教育等方面受益良多,城乡经济增长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权力从中央向地方政府转移,使地方政府承担了较大的公共投入、医疗与教育投入等责任。分税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出有所偏向地进行投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