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众传媒中的中国游客形象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出境旅游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和中国游客消费力不断增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许多旅游地点都意识到更好地了解中国游客的必要性。中国游客的形象是通过大众媒体呈现的,在互联网上有很多俄文报道,可能会影响其他人对中国海外形象的看法。本文在马文·明斯基框架理论和欧文·戈夫曼框架分析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对俄罗斯大众传媒中中国游客形象塑造的不同语言手段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从行为、经济和文化特征三个方面对中国游客形象进行调查,揭示俄罗斯媒体中“中国游客”的框架。本研究的语料来源,是俄罗斯大众媒体中与中国游客相关的报道。我们通过Yandex search(搜索范围设定为俄语),从访问次数最多和评论数最多的网络俄语报道中选取了 65个样本。这些资料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俄罗斯大众媒体中的中国游客形象。我们的研究表明,俄罗斯大众媒体出现的中国游客形象,呈现负面刻板印象多于积极和中性形象的总体态势。中国游客的积极形象主要是守时、忠诚、默默无闻等;中性形象主要是喜欢拍照、佩戴队徽、喜欢买东西;负面形象主要有嘈杂、素质差、乱丢垃圾、冲突、无礼、好斗、破坏者、野蛮人等。俄罗斯大众媒体中的中国游客形象,部分地反映了事实,但是同时也和俄罗斯民众心目中的真实印象有一定差距。一方面,中国应通过种种方式(例如教育游客),改善中国游客在俄罗斯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俄罗斯媒体也应摒弃成见和刻板印象,更加真实客观地塑造中国游客的形象。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提升中国游客在俄罗斯的海外形象提供参考,也能为有意了解俄罗斯媒体的人带来一定启发。
其他文献
苏州地处低洼平坦的太湖平原,湖泊众多,池沼遍布,东部和南部更是水乡泽国,莲荷广植。农历六月廿四去荷花荡观荷纳凉,是明清直至民国几百年中苏州市民的习俗。《辞源》对“荷花生日
相对于与他人相关的信息,我们在加工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时会出现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SRE)。有许多研究已经表明,这种对自我的参照会影响几种认知机制(例如,注意,记忆和感知)。随着近些年来所有权范式的提出,对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又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除了在传统的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例如,姓名,面孔和形容个人特质的词汇)上发现了自我参照效应,当我们把所拥有的物品也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阅读教学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量,发散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认知能力。在教学实际中仍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体,填鸭式教学现象,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改变当前这种现象,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浅析如何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字】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