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éhin)是一种世界性毁灭性害虫,曾在我国多次爆发成灾。近年来,由于气候因素、耕作方式和种植模式改变、预测预报系统不健全以及麦红吸浆虫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等原因,该虫已经成为影响河北保定麦区小麦产量的重要农业害虫。为了实现小麦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本文于2014年麦红吸浆虫发生期,对保定地区麦田麦红吸浆虫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监测,对其成虫发生影响因素、成虫测报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同时在田间药效试验基础上,对保定麦区麦红吸浆虫的综合防治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麦红吸浆虫化蛹盛期在4中旬至5月下旬之间,成虫羽化呈现双峰型,羽化盛期为4月27—30日。与文献基本一致。2014年,河北省保定地区麦红吸浆虫幼虫于四月上中旬小麦拔节期开始脱茧化蛹,四月底,小麦进入扬花期,麦红吸浆虫进入羽化盛期,此时土壤中仍有一部分圆茧并未脱茧化蛹。5月3日小麦扬花期结束,之后麦红吸浆虫成虫数量开始急剧减少。并在5月中旬出现了短暂的数量上升。5月下旬小麦进入黄熟期,麦红吸浆虫幼虫开始脱穗入土,开始越夏。2014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麦红吸浆虫成虫的发生出现了“双峰”现象。2、麦红吸浆虫成虫发生与温湿度、小麦生育期关系密切。温湿度对麦红吸浆虫成虫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发现,连续一周以上空气相对湿度>60%,5日滑动均温在18~20℃时,河北保定麦区麦红吸浆虫进入羽化盛期;当5日滑动均温>20℃时,连续一周以上空气相对湿度<60%,则不利于麦红吸浆虫成虫出土羽化。麦红吸浆虫的发生与小麦株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进入株高稳定的扬花期时,麦红吸浆虫进入羽化盛期,小麦扬花期与麦红吸浆虫进入羽化盛期同步,这是近年保定地区麦红吸浆虫危害加重的关键因子。3.黄板对麦红吸浆虫成虫的诱集效果最好,黄板设置高度影响田间诱集效果,要因小麦生育期不同而变化。通过网捕,目测和粘板三种测报方法比较发现,粘板法是一种适合小麦吸浆虫成虫的测报方法;黄色和紫色两种颜色的粘虫板田间诱虫效果比较发现,两种颜色的粘虫板对麦红吸浆虫成虫的测报趋势一致,但黄板诱集到的小麦吸浆虫成虫数量高于紫板,效果最好;通过对不同高度粘板诱虫量的比较发现:在麦红吸浆虫羽化盛期至盛中期,0-15cm的粘虫板诱虫量最大;在盛末期,60-75cm的粘虫板诱虫量最大,进一步对不同高度粘板的诱虫比例与植株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小麦植株高度及生育期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成虫的主要活动范围也发生变化,当小麦植株高度趋于稳定的扬花期时,麦红吸浆虫成虫开始上移至穗部进行活动。4.化学防治方案的制定:麦红吸浆虫化蛹期田间撒毒土,抽穗初期喷雾防治麦红吸浆虫的效果最好。分别进行了化蛹期撒毒土单一防治及抽穗期喷雾二次防治两种处理,以未防治田做对照,结果表明,单一撒毒土试验中,25%吡蚜酮WP对麦红吸浆虫蛹的防治效果最为突出,但30%毒死蜱CS对小麦亩产增产效果最为明显;返青期-拔节期撒施毒土并于抽穗期喷药增产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撒毒土的增产效果。因此推荐在蛹期防治的基础上于成虫发生期进行二次防治,能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