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非常严重,最多的甚至占用了上市公司几十亿的资金,而这些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大股东很少是用现金来还债的,更多的是用各种不同的非现金资产来抵债,那么这些用来抵债的资产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呢?这些资产的交易价格、评估价格是否公允呢?上市公司是否通过关联性以资抵债业务进行盈余管理或者资金转移呢?以资抵债业务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有多大呢?什么样的公司会进行关联性以资抵债业务呢?本文对1998-2002年深圳上市公司的关联性以资抵债业务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资金转移和盈余管理。通过对84个关联性以资抵债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和实证分析,笔者发现:与股东及兄弟公司(包括同一关键人物的关联方)发生资产转入的关联性以资抵债业务更多的是为了资金转移, 发生这些关联性以资抵债业务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在以资抵债当年或后一年发生明显的下滑趋势。而其他的关联性以资抵债业务更多的是为了盈余管理,这些公司在发生关联性以资抵债业务当年和后一年均没有明显的业绩下滑趋势。越是与股东、兄弟公司及同一关键人物的关联方进行以资抵债业务,主营业务利润率下滑越严重,越是未发生第一大股东变更,总资产收益率下滑越严重;以资抵债金额越大,总资产收益率恶化越严重,上市公司越可能发生第一大股东变更。至于什么样的上市公司会进行关联性以资抵债业务,笔者发现:与股东及兄弟公司(包括同一关键人物的关联方)发生资产转入的关联性以资抵债业务的上市公司在以资抵债前一年的业绩发生明显下滑,而其他的关联性以资抵债公司在以资抵债前一年的业绩没有明显变化。资产负债率恶化越严重,越是与股东、兄弟公司和同一关键人物的关联方进行的以资抵债业务,股东占用资金越严重,第一大股东持有的股票越是国有股,就越有可能进行资产转入的以资抵债业务。资产负债率恶化越严重,越是与股东、兄弟公司和同一关键人物的关联方进行的以资抵债业务,股东占用资金越多,以资抵债的金额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