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西格列汀和伏格列波糖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及短期胰岛素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的随访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yr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于血糖显著升高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或者伏格列波糖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及短期胰岛素,12周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三部住院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静脉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11.1mmol/L和/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9%,病程小于1年,未接受过降糖药物治疗。共筛查入组患者32例,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序列随机分为磷酸西格列汀组(S组)和伏格列波糖组(V组),每组各16例,入组后即刻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联合盐酸二甲双胍降糖治疗,消除高糖毒性,待连续3天空腹指尖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0mmol/L时停用CSII,行胰岛功能检查,同时降糖方案改为甘精胰岛素(赛诺菲公司)晚9点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继续0.5g日三次口服,S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100mg早餐前15分钟口服,V组给予伏格列波糖片0.2mg日3次餐中口服,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使FBG≤7.0mmol/L,2h PBG≤10mmol/L,指尖血糖达标后出院。出院后继续该治疗方案12周,每半月电话随访,指导患者胰岛素的剂量调整,12周时门诊随访复查血液生化指标,填写随访表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的FPG、2h PPG、Hb A1c、0h及2h的C肽、甘精胰岛素的应用时间以及体重,同时进行两组间低血糖安全性的比较。应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西格列汀组与伏格列波糖组组内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HOMA-β、HOMA-IR的改善情况。结果:1.西格列汀与伏格列波糖的降糖结果比较:西格列汀治疗后FPG(6.28±0.77mmol/L)、2h PPG(12.41±2.48mmol/L)、Hb A1c(5.90±0.31%)较治疗前FPG(14.99±2.73mmol/L)、2h PPG(20.45±2.59mmol/L)、Hb A1c(11.90±1.54%)显著下降(均P<0.001),伏格列波糖组治疗后FPG(8.78±1.86mmol/L)、2h PPG(13.96±1.61mmol/L)、Hb A1c(6.92±1.30%)较治疗前FPG(14.50±3.11mmol/L)、2h PPG(20.02±2.80mmol/L)、Hb A1c(10.63±1.18%)显著下降(均P<0.001),在降低FPG、Hb A1c方面西格列汀明显优于伏格列波糖(P分别为0.002,0.04,)在降低2h PPG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16)。西格列汀组FPG治疗前减治疗后的差值(8.71±2.99mmol/L)显著高于伏格列波糖组的差值(5.76±4.04mmol/L)(P=0.04),西格列汀组治疗前减治疗后的2h PPG的差值(8.03±3.42mmol/L)与伏格列波糖组2h PPG的差值(6.06±3.51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西格列汀组治疗前减治疗后Hb A1c的差值(6.00±1.48%)高于伏格列波糖组的Hb A1c的差值(3.58±1.78%)(P=0.02)。2.降糖外收益: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体重(71.31±10.16kg)较治疗前体重(76.08±13.64kg)明显下降(P<0.001),伏格列波糖组治疗后体重(75.31±9.38kg)较治疗前体重(76.85±9.26kg)显著下降(P<0.001),而且西格列汀组治疗前减治疗后的差值(3.77±1.88kg)显著高于伏格列波糖组(1.54±1.05kg)(P=0.01)。住院及离院后3个月中,西格列汀组的13人共1例次发生低血糖反应,伏格列波糖组共3例次发生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均较轻,无严重低血糖反应。西格列汀组(32.92±15.12天)使用胰岛素的时间明显少于伏格列波糖组(50.92±27.20天)(P=0.04)。3.西格列汀组与伏格列波糖组治疗前后HOMA-β、HOMA-IR比较:西格列汀组治疗后HOMA-β(90.09±54.27)较治疗前HOMA-β(18.70±6.38)显著上升(P<0.001),伏格列波糖组治疗后HOMA-β(45.79±20.54)较治疗前HOMA-β(18.70±8.89)显著上升(P<0.001),治疗后西格列汀组HOMA-β显著高于伏格列波糖组(P=0.01)。西格列汀组治疗后HOMA-IR(3.95±0.50)较治疗前(5.61±1.51)显著下降(P<0.001),伏格列波糖组治疗后HOMA-IR(3.65±0.79)较治疗前(4.91±1.08)显著降低(P=0.007),治疗后西格列汀组与伏格列波糖无显著差异(P=0.06)。结论:1.新诊断T2DM患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或者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及短期胰岛素治疗12周可以全面改善血糖控制,在降低FPG、Hb A1c方面西格列汀更具优势。2.磷酸西格列汀在改善胰岛功能、体重控制及甘精胰岛素脱药时间上优于伏格列波糖。3.磷酸西格列汀与伏格列波糖的低血糖发生率均低,安全性好。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以卵清蛋白(OVA)致敏大鼠作为FA动物模型,采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双歧杆菌或酪酸杆菌制剂分别在生后哺乳期和婴幼儿期给予三周疗程的干预,观察其对经卵清蛋白致敏大鼠
目的:1.对颈7神经根—干—股部的长度及周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健侧颈7神经椎体前移位术直接修复撕脱臂丛神经根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2.对颈7神经股—束结合部进行显微解剖
目的:肾结石是飞行人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通过建立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给予重复暴露飞行因素正加速度(+Gz),旨在探讨正加速度对大鼠肾结石形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