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中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中共“十七大”提出了“两化融合”的发展战略并规划了八大试验区,很多省份也纷纷推进两化融合进程。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各地区普遍存在重项目、重投资而轻融合程度的问题,很多地区尚未从实际出发找到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效融合的突破口。
本文在对两化融合相关理论充分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两化融合的含义,从市场主体维度探讨推动两化融合的动力因素,并逐层递进地推出两化融合的表现形式。在两化融合的动力机制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构建两化融合的评价模型,从企业、政府、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层面建立指标体系,并采集部分省份的数据进行省际和福建省内部的融合程度分析,通过定量测算,找出制约两化融合深入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这为其他地区评价两化融合程度和进一步推进两化融合提供借鉴。本文的创新之处:从市场主体角度定义两化融合的内涵,并从市场主体维度构建两化融合的动力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制定两化融合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第一次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部分省份的两化融合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翰·玛蒂拉和约翰·詹姆斯象限图对影响两化融合程度的因素进行融合程度——指标重要性分析,根据各指标的效果和重要性,提出进一步改善两化融合的方法,从而为福建省推进两化融合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