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照海泻申脉为主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re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观察研究补照海(捻转补法81次)泻申脉(捻转泻法36次)为主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探讨补泻手法及这组穴位配伍对失眠疗效的影响作用。  【研究方法】  按失眠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组1、组2两个治疗组,每组30人,共选取收集60份病例。再随机调查30名自觉无睡眠障碍、未作任何治疗的平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组3。组1,针刺照海、申脉、三阴交、神门、印堂,得气后施补泻手法,先补照海后泻申脉;组2,针刺照海、申脉、三阴交、神门、印堂,得气后不施补泻手法。治疗结束后,收集整理治疗疗效指标(睡眠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数据及相关数据。①组间对照治疗前两组患者样本的差异性,采用统计学配对样本t检验;②组内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采用统计学配对样本t检验;③组间对照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采用统计学配对样本t检验;④组间对照治疗后组1与组3、组2与组3的睡眠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采用单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  ①对照均P>0.05,两组样本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②对照均P<0.01,组1、组2治疗前后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③对照均P<0.01,组1与组2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④均P<0.01,治疗后组1、组2的睡眠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与组3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组1比组2治疗结果好,但治疗后组1、组2均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治愈率水平。  【结论】  补照海泻申脉为主针刺治疗失眠,比无补泻手法针刺治疗法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并作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盂肱关节腔、肩峰下滑囊及结节间沟三联注射联合针刀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80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苦酸制甘”的理论依据、临床用药规律用以指导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研究,系统深入挖掘“苦酸制甘”理论用以指导治疗临床的经验,对于传承中医瑰宝,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