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肿瘤防治网络数据库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o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建立全国肿瘤防治数据库的可行性,通过该数据库促进资源共享,为尽快降低恶性肿瘤对人民群众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材料方法:数据来源广泛,包括全国70年代与90年代两次死亡回顾调查资料,肿瘤发病死亡登记资料,特定肿瘤、特定人群的大样本研究资料及各肿瘤医院的临床治疗信息等.首先从描述流行病学角度确立肿瘤防治数据库的总体方案,设计体现肿瘤三间分布的可动态查询的肿瘤专题地图、中国主要恶性肿瘤年龄性别等分布对比的应用图库等.结论:中国肿瘤防治网络数据库的建设是安全可行的.该数据库现已上网试运行,网址为http://CancerNet.cicams.ac.cn/.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燃煤砷暴露致人群全血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hOGG1)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及基因多态性与靶基因转录调控,和氧化损伤关系在肝病变过程中的作用,为砷中毒分子机制研究提
氟络草酮(FLC)是一种吡咯烷酮类除草剂,化学名称为(3RS,4RS;3RS,4RS)-3-氯-4-氯甲基-1-(α,α,α-三氟间甲基)-2-吡咯烷酮。FLC在欧盟和北美国家中广泛应用,国内也已经引入该药,已在中
目的:利用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常见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方法研究》第一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武汉市肺癌的危险因素,为筛选肺癌危险因素的监测指标,开展肺癌
为降低这类物质所引起的危害,并进一步探讨污染物的类激素效应及其机理,我们采用中国南、北方分布广泛的成熟雄性中华大蟾蜍,利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RT-PCR)技术,检测中华大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