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肝癌是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5位,死亡率位居第3位。肝癌属于多基因疾病,宿主的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项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 factors, IGFs)通路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IGFs通路基因中的遗传变异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风险和病程进展。然而,IGFs通路基因中的遗传变异与肝癌发生发展的遗传相关性研究尚少。本项研究拟探索IGFs通路基因中的遗传多态性与肝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两阶段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索IGFs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发生风险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学关联。我们选择了IGFs通路中的5个基因(包括IGF-1、IGF-2、IGF-1R、IGF-2R和IGF-BP3)作为候选基因,进一步从中选择了17个具有功能的、或具有潜在功能意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首先,在招募自广西南宁的348个肝癌病例和359个对照个体中对上述17个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肝癌的遗传相关性。然后,在分别招募自北京、江苏和广东3个独立的肝癌病例-对照人群(肝癌病例总计1534例,对照个体总计1000例)中,对第一阶段中显著关联的SNP位点进行了验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NP位点与肝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在广西病例-对照人群中,经多重检验校正后发现,仅有位于IGF-1R基因中的SNP位点rs2229765与肝癌的发生风险有显著关联,与携带G等位型的个体相比,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其发生肝癌的风险显著降低(隐性遗传模式:OR=0.42;95%CI=0.24-0.71;P=0.00090)。然而,在验证阶段,该关联结果未能在北京、江苏和广东肝癌病例-对照人群中得到重复性验证(P>0.05)。结论:在中国人群中,IGFs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发生风险没有显著的遗传学关联,可能在肝癌的发生中并不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