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由云南氧化铜矿出发,对铜矿的现状、类型、组成、湿法冶金类型、发展等几方面做了描述。通过改进浸取工艺,提高了铜的浸出率,得到了环境友好的闭合循环体系;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得到了大颗粒、杂质含量很低的硫酸铜;通过正交实验及条件优化得到了优质电解铜。
对国内外湿法冶金方法及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和详细的叙述,分析了利弊。重点介绍了本实验的流程、操作并从浸出工艺、保温结晶、除铁、加pH值调节剂四方面进行了细致研究。
本实验首先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AES)对矿粉进行了元素的分析,并与原子吸收分光谱法(AAS)的分析结果做出对比,数值吻合,确定出矿物的元素含量。浸出实验部分,采用常压搅拌酸浸法,进行铜的提取。考察了粒度、矿浆浓度、温度、加酸量、浸取时间的影响。确定得到符合要求的大颗粒硫酸铜的较优工艺条件为:粒度为120目,矿浆浓度C<,矿浆浓度>=30%,加热温度T=80℃,加酸量C<,(H2S04)>=130g/L,浸取时间t=2h。实验结果表明,粒度为60目的矿粉,其浸出率远远低于粒度为120目的矿粉;当矿浆浓度在20%~40%范围内变化,当矿浆浓度大于30%时,铜的浸出率无明显提高。当60℃<160 g/L,铜的浸出率形成下抛物线形状,选取130g/L为适合酸浓度;当0.5h2h,铜的浸出率无显著提高。在此工艺过程中须脱除铁、铅、砷元素,得到的硫酸铜杂质元素含量符合国家一级产品指标。铅以硫酸铅形式脱除,经考察添加氧化剂氯酸钠15.63Kg/t矿粉,pH值调节剂氧化钙235.11Kg/t矿粉,可最大程度脱除铁和砷。此时浸取液的pH值为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