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阴虚阳亢型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该药对此型患者血浆中PRA、Ang Ⅱ含量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方法:本课题以缺血性中风阴虚阳亢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开放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智颗粒)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30例。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状态、中医证候、血压的变化和患者血浆PRA、Ang Ⅱ含量的变化。
结果:①治疗组中临床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和恶化分别为3例、17例、8例、2例和0例,有效率达93.30%;对照组分别为1例、13例、8例、8例和0例,其有效率为73.30%,提示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②中医证候疗效显示:治疗组中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3例、5例、21例、1例,有效率为96.70%;对照组中分别为1例、1例、22例、6例,其有效率为80.00%,提示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③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状态分级和中医证候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状态分级则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④血压评定:两组治疗后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的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⑤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治疗前卧位时两组PRA、Ang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浆PRA、AngⅡ含量的变化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PRA、AngⅡ含量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天智颗粒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偏瘫、偏身麻木、言语蹇涩、口舌歪斜、头晕耳鸣、面红目赤、腰膝酸软、便秘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以及调控血压和降低PRA、AngⅡ含量。其作用机制与天智颗粒干预血浆中PRA、AngⅡ的过度表达,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调控血压,缓解血管的强烈收缩,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以及防止血栓形成,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伤,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