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死亡时间的推断即推断死后经过的时间。明确的死亡时间推断,对刑事案件及自然死亡案件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法医学上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一直是死亡时间的推断。传统推断死亡时间,主要根据尸温,尸斑,尸僵等尸体现象进行经验性判断,这些传统的推断方法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准确的推断死亡时间。自Sturner首次应用玻璃体液内K+建立了推断PMI的线性回归方程以来,各国法医学者开始致力于应用机体体液中物质变化规律推断PMI。因为玻璃体解剖位置特殊,易获取,不易受破坏,玻璃体液检测方法简洁、可靠,尤其是死后很多物质的变化较血液、脑脊液内等其他体液的变化相对迟缓,有较强的规律性,所以一直是法医病理学用于PMI推断研究的热门领域,同其他体液一样,玻璃体液物质的死后变化也受众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但众多学者已研究证明,温度对其影响最大。【目的】探索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玻璃体液中钾(K+)、磷(P)、镁(Mg2+)、钙(Ca2+)、钠(Na+)、氯(Cl-)、肌酐(Cr)及尿素氮(UN)八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规律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尝试新的数据拟合模型,实现在环境温度变化条件下进行死亡时间推断,提高推断时间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材料与方法】健康成年家兔40只,雌雄不限,体重16002500g,随机分为A、B、C、D四组为实验组,每组10只,各组家兔均以耳缘静脉空气栓塞法处死,分别置于5℃、15℃、25℃、35℃环境下。另取家兔18只(条件同上),随机分为E、F、G三组为验证组,每组6只。同样方法处死后分别置于10℃、20℃、30℃环境下。采用刘茜等报道的双眼交替微量取样方法,对实验组各组家兔进行双眼交替微量取样,左眼于死后0h、24h、48h、72h、96h、120h,右眼于死后12h、36h、60h、84h、108h,分别取样80-100ul。验证组于死后20h、40h、65h分别取VH 80-100ul。舍弃浑浊或者混有血液的样本,合格样本编号入EP管,-80℃保存,2周内检测。高温组(25℃,35℃)因腐败速度快,取材仅持续至死后72h。室温解冻后,取60μl于检测瓶内,1:4去离子水稀释,罗氏DPPI生化检测仪Modular DPPI检测各离子含量。所有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x±)方式表示。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推断PMI的方程。【结果】各温度组K+、P、Mg2+、Cr及UN浓度均随PMI呈上升趋势,随温度的增高,离子浓度变化趋势更剧烈。各温度组Ca2+浓度均随PMI呈下降趋势,随温度的增高,Ca2+离子浓度下降趋势更加剧烈。Na+、Cl-随PMI变化并无规律性的变化趋势,且在不同温度组,其变化不一。插值函数模型及混合效应模型均可用于推断PMI。【结论】VH内K+、P、Mg2+、Ca2+、Cr、UN浓度在死后随PMI规律变化,是用于PMI推断的良好指标。VH内Na+、Cl-浓度在死后离散度较大,无规律性变化,不能用于PMI的推断。利用双眼交替微量取样方法,可减少实验个体数量,控制个体差异,在VH研究中值得推广。混合效应模型可用于PMI的推断,为PMI的推断开辟了新的数据分析方法。插值函数和混合效应模型均可实现用温度和VH物质浓度双参数来推断PMI,从本实验数据的验证效果来看,混合效应模型的推断准确性较好。今后可应用VH微量取样方法,采用更密集的温度分组和取样时间点,合理选择死后时间跨度和VH内检测指标,探索更多合适的拟合模型,并积累人体VH试验数据,以期提供可用于法医学实践的PMI推断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