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是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而兴建的一项特大型跨流域、具有战略意义的宏伟工程。中线干线工程全长1432km,包括天津输水干线156km,南北横跨范围广,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是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而兴建的一项特大型跨流域、具有战略意义的宏伟工程。中线干线工程全长1432km,包括天津输水干线156km,南北横跨范围广,水质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为保证华北地区饮用水安全,水质要求较高。全面了解水质状况和变化特征,是中线工程在河北区域的稳定运行和优化管理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存在的藻类增殖风险,开展围绕水质评价和水质模拟的相关研究工作。针对干渠当前水质变化规律研究,实地监测了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地理、自然、水文条件等基本情况。于2018年按月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所流经5个主要市区水厂进水进行采样检测,研究指标包括CODMn、CODcr、BOD5、NH3-N、TN和TP六项;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水质状况为Ⅲ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TN。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更适用于水质现状评价。针对藻类增殖风险问题,基于对干渠氮磷等营养物质及藻类孢子情况的实际检测数据,结合运用Monod模型对全线藻类增殖速率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体的藻类增殖模型,后对实地检测的数据进行了拟合,取得了相对中值误差为11%的估测结果。在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藻类增殖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从2019年至2025年六年内的干渠输水水质变化情况、全线藻类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估算和预测,结果表明在当前大气氮磷沉降值和源头营养物质源头汇入量不变的前提下,至2025年中线干渠河北段多将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保定部分干渠水体中藻类密度将达到3384万个/L,处于藻类暴发性繁殖的水质状态。在此预测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的预警方案和风险管控策略,为中线干渠水质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支持。
其他文献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建筑深基坑周边往往面临多种复杂的环境,单一的基坑支护形式已不能满足需求。结合云南昆明市某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情况,介绍了桩撑与桩锚组合支护形式在深
场地污染模型构建对于开展污染场地调查与分析、风险评估及后续场地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场地污染物分布的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进行了综
二人台音乐是经“走西口”移民活动带动文化交流而产生的小戏种艺术形式,老百姓从山西北部向北、向西迁徙的过程中,将山西民歌融合内蒙民歌、融合陕西民歌音乐元素形成的音乐作品,产生后流行于山西北部、内蒙南部、河北西部、陕西东部。因此,二人台包含的音乐素材涉猎融合各个区域,音乐色彩丰富,文化内容多样化。笔者来研究二人台音乐,对于发掘在移民过程孕育而生的艺术、以便今后如何创作融合音乐素材具有启发意义。那么笔者
青衣江流域水资源是川西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命脉,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水质趋势和水质评价方法综述的基础上,运用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对20152017年青衣江流域雅安段7个监测断面的7项水质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流域水质时空分布差异性,辨识了主要污染因子及污染成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水质标
本文以陕北黄土丘陵区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刺槐、山杏四种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功能性状、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植物群落对陕
本试验通过与未包被氧化锌(Zn O)对比,考察包被氧化锌(C-Zn O)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旨在研究C-Zn O取代传统Zn O的效果,对生产实践中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与青海湖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共同建设了青海湖野外网络视频监控。如何高效地处理每天产出的超过100GB的视频数据成为了一个难题。现在的视频处理
利用Tapio和IGT模型研究了内蒙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特征。研究发现:选用终端能源消费量核算出的结果更符合内蒙古能源碳排放的实际情况。2003—2010年整体碳排放脱钩特征
杨振宁博士凭吊昆仑关纪实岑路,胡振民本文作者之一胡振民(左一)同杨振宁博士(左三),与昆仑关战役的参加者、82岁的广西政协副主席韦瑞霖(左二)在昆仑关纪念牌坊前留影岑路摄1994年8月18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