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地区坐落于我国东北部边陲,狭义上是指东北三省,即黑龙江、吉林、辽宁,而广义上还包括了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当地物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作为我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区,本地道地药材如人参、五味子、刺五加、关黄柏、牛蒡子、熊胆、鹿茸等在国内、国际药材市场上享有盛名,与我国“南药”并驾齐驱,享“北药”之美誉。但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以及一系列的社会、历史原因,东北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而又比较完整的地理区域,开发相对较晚,经济、文化都没有中原地区发达,而中原地区对本地知之甚少,主流本草著作、医学全书等对本地医药发展状况的记载也比较鲜见,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挖掘新的史料和素材。 清代至建国前的三百余年中,东北地区先后经历了清朝、民国、伪满三个不同性质的历史时期,行政区划频繁更迭,不利于本次研究,故笔者此次以吉林省行政区划为研究范围,以该区域内建国前地方志为主要研究对象,最大限度搜集其中涉及医药的文献资料,并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 本次研究共查阅吉林方志157本,所得医药文献资料内容涉及药材、医家传记、医学著作、医学研究会以及萨满等,笔者根据文献记载的内容将其大致分为“涉药”、“涉医”和“医药相关习俗”三个方面,并重点对“涉药”文献进行梳理,通过汇总各地区旧志中的药材总数研究本地药材的地理分布,通过与《本草纲目》等本草著作的对比考证旧志所载药材别名,以及本地道地药材的相关研究,为本地医药史提供新的史料,补正清代至建国前吉林地区中医药的文献资料,尽力再现吉林中医药的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