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性信息素初探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原产北美洲地区,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入侵害虫,2008年在我国广东首次发现,其食性杂,寄主广泛,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其适生区,扶桑绵粉蚧潜在危害巨大,对于我国农业产业存在不可忽视的威胁,目前扶桑绵粉蚧已经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同时被增列为全国农业、林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国内外学者对扶桑绵粉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方法,针对其生殖方式和性信息素的研究尚未见诸报道,本文首次就交配对于扶桑绵粉蚧雌虫发育及产卵行为的影响,以及扶桑绵粉蚧的性信息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内容为:研究交配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发育以及产卵行为的影响,对不同交配条件下雌成虫相关生物学及产卵系数进行统计记录,实验结果发现交配对雌成虫的寿命、个体大及产卵行为都产生了影响,不交配的雌虫不产卵,延迟交配可以产卵,但产卵期、每日产卵量、总产卵量等产卵相关系数相比正常交配雌虫均明显下降,但寿命及个体大小明显增加。解剖观察发现交配对扶桑绵粉蚧的雌成虫的生殖系统发育产生了影响,同时本文首次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体内的受精囊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交配后雌成虫体内受精囊内饱含来自雄虫的精细胞,而未交配雌成虫体内受精囊无精细胞。不交配雌成虫体内的卵细胞因缺乏这些精细胞无法完成发育而被母体重吸收,最终导致胚胎发育无法进行。延迟交配的雌虫可以通过对营养的重分配以权衡存活期的长短与生殖力的大小,即在无法交配时通过重吸收卵内的营养使自身寿命延长,一旦发生交配即进行产卵,体内生理发生重导向,同时存活期相对于不交配的雌虫较短。以上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的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而不是孤雌生殖,雄虫在种群繁殖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二部分实验内容为:对扶桑绵粉蚧性信息素进行初步研究。首先是确定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对于雄成虫的吸引力的室内实验测定,分别设置单头处女雌成虫、单头交配雌成虫、多头处女雌成虫、多头交配雌成虫、空白对照,两两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处女雌成虫对于雄成虫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并不随处女雌成虫头数的增多而增加吸引力;单头交配雌成虫对雄成虫基本无吸引力,而多头交配雌成虫同样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吸引力,与空白对照的吸引力基本一致,可以推断,扶桑绵粉蚧雌成虫一旦交配即停止释放性信息素。已有研究表明扶桑绵粉蚧雌成虫与雄成虫多次交配后的产卵量基本一致,也说明雌成虫第一次交配即决定了其产卵量的大小,性信息素在第一次交配过程中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处女雌成虫对于雄成虫有明显的吸引力,雌雄虫之间的生殖联系存在性信息素。
其他文献
对白粉菌无毒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可为无毒基因的分子标记打下基础,进一步研究可分离克隆无毒基因,构建小麦的双元传感系统,利用无毒基因和其对应的抗病基因获得广谱持久的抗病品种
瘿螨是农业螨类中体型最小的类群,是农作物、蔬菜、花卉、园林植物和中草药植物上的一类重要害螨。湖南省作为动植物物种丰富度较高的一个省,尚未进行过瘿螨资源的系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