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功能材料因其具有很多用途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如羟基磷灰石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离子液体因其具有不挥发、不可燃、导电性强、蒸汽压小、性质稳定,对许多无机盐和有机物有良好的溶解性等优点,在电化学、有机合成、催化、分离等领域被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在三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型离子液体合成、表征及其相关性能研究的基础上,以其为模板修饰剂,替代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纳米线、纳米棒以及中空的纳米球和钙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具体内容如下:采用离子交换方法,以四丁基氯化铵和3种经典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 SDS和AES)为原料,合成三种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表面活性剂型离子液体4[C4N]AOT,4[C4N]DS和4[C4N]AES,并通过核磁共振仪和质谱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三种表面活性剂型离子液体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0012 mol/L, 0.0024 mol/L和0.0023 mol/L,较相对应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明显减小。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三种表面活性剂型离子液体浓度在超过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可以形成1-3 nm的胶束溶液。进一步,以所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型离子液体4[C4N]DS为模板剂,通过调节溶液pH控制HA的002晶面和021晶面方向的生长,成功制备了具有不同尺寸的HA纳米棒和纳米线。以合成的离子液体4[C4N]AES为修饰剂,通过氨水分解产生的氨气缓慢调节体系的pH,成功完成了具有多孔结构的羟基磷灰石纳米花球的制备。考察了HA的形成过程(大块薄片-纳米片状颗粒-薄片自组装而成的中空微球)。XRD结果显示,开始生成的片状产物是CaPO3(OH)·2H2O,然后转变为HA。根据氮气吸附脱附实验说明其具有多孔结构。以此微球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考察了其对重金属Cu2+、Pb2+和Zn2+的去除情况。花球状HA对三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为:Pb2+>Cu2+>Zn2+。其中对Pb2+的吸附率达到99.9%。另外,研究在酸性条件下pH和HA的浓度对Cu2+去除情况,结果表明随着pH和HA的浓度增大,其对Cu2+去除的越多,当HA的浓度达到1.2g/L时,吸附率达到94.96%。金属有机框架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很高的孔隙,孔道结构可以调节,使其在药物缓释、多相催化、磁性材料、光电材料、光化学催化、气体吸附和生物传感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以表面活性剂型离子液体4[C4N]DS为修饰剂,采用水热法制备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测试结果显示,通过改变条件成功获取了Ca-MOFs纳米棒与纳米球。以此Ca-MOFs纳米球作为载体,对尼美舒利进行载药并缓释。Ca-MOFs具有的特殊结构和一定的比表面积有利于载药,并且可以较好的控制尼美舒利的缓释达到较好的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