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组异质性的起自淋巴细胞或其前体细胞的疾病,主要发生于淋巴结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器官,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NK/T细胞淋巴瘤是在临床表现、免疫学、组织学等方面表现特殊的恶性淋巴瘤。在亚洲尤其是我国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在我国约占所有淋巴瘤的21.38%。其主要表现为外鼻、鼻腔、鼻咽、颚等部位的进行性毁损性病变,有时伴发B症状,如发热、消瘦、盗汗等。个别严重患者可以产生全身系统性播散,病程进展快,预后相对较差。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关于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中信号通路是一个热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作为经典的信号通路,该通路的中心枢纽分子β-catenin在胞浆的聚集被认为是其激活的标志,已被证实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但在NK/T细胞淋巴瘤中鲜有报道。本课题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β-catenin、c-myc及cyclin D1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以探讨。通过检测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成员β-catenin、c-myc及cyclin D1在NK/T细胞淋巴瘤(NKTCL)细胞株(SNK-6和YTS)和组织切片中的表达,阐明其与NKTCL病人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c-myc、cyclin D1在NKTCL细胞株SNK-6、YTS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NK细胞的m RNA表达量,收集50例NK/T细胞淋巴瘤组织切片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切片,细胞免疫化学和组织免疫化学SP法检测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在NKTCL细胞株SNK-6、YTS及NKTCL组织切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例资料及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1.与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相比,淋巴瘤细胞株SNK-6、YTS中β-catenin、c-myc、cyclin D1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0%、25%和10%)相比,NKTCL组织中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24%、56%和52%)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3.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III-IV期(Ann Arbor分期)成正相关(P<0.05),c-myc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III-IV期(P<0.05)和Ki-67水平成正相关(P<0.05),三者与其它临床病理特点(如年龄、性别、疗效、LDH水平等)均无相关性(P>0.05)。β-catenin阳性表达病人的中位总生存期(23.662±2.768个月)低于阴性表达病人(31.65±1.7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重要分子(β-catenin、c-myc及cyclin D1)在NKTCL细胞株(SNK-6、YTS)和组织切片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和患者预后有关联。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在NKTCL的发生中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