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活动的迅速发展导致大量的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特别是染料和重金属,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染料是一类有色化合物,对各种生命形式具有诱变和致癌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制定能够有效缓解染料污染的修复策略。在众多的修复技术中,吸附法以其简单、易操作、成本相对较低和适应性强等优点成为最受欢迎的修复技术之一。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稳定性、比表面积大、制备简易和表面易修饰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高效、快速的吸附材料。但是聚合物微球自身缺乏对染料吸附的功能基团,因此主要通过对聚合物微球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从而制得复合吸附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其吸附性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与实际价值。本文通过分散聚合和乳液聚合分别制得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和单分散乳液微球(PSMA),并分别对PS和PSMA进行改性处理,从而制备不同功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并对水质中染料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PS表面进行磺化改性,制备出单分散磺化聚苯乙烯微球(SPS)。系统研究了不同因素对SPS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PS对亚甲基蓝(MB)和甲基紫(MV)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09.89 mg/g和265.25 mg/g。经过5次循环吸附脱附实验,对MB仍能保持97%以上去除率,表明SPS有望成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吸附剂。2、通过原位聚合制备出聚苯胺/核-壳微球(PANI/PSMA)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因素对PANI/PSMA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所制得的PANI/PSMA对甲基橙(MO)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当pH=4时,吸附效果最佳。经拟合,PANI/PSMA对MO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152.84 mg/g。经过5次循环吸附脱附实验,PANI/PSMA对MO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3、通过原位聚合制备出聚吡咯-聚苯胺/核-壳微球(PPy-PANI/PSMA)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因素对PPy-PANI/PSMA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PyPANI/PSMA对刚果红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当pH=4时,吸附效果最佳。PPy-PANI/PSMA对刚果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512.82 mg/g。经过4次循环吸附脱附实验,PPyPANI/PSMA对CR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