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当今时代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现代城市凭借区位优势聚集了人口、经济及自然资源,其扩张代表着区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重心转移。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快步推进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成果。然而,伴随着城市用地的迅速外扩,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城市资源承载力饱和等问题日益突出,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考。其中,建成区作为城市土地覆盖的主要类型之一,直接反映了人类活动的活跃程度及城市的建设水平,其变化对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有着不容忽略的影响。因此,区域尺度的城市建成区动态监测工作对于了解城市发展进程、评估城市用地水平、制定更合理的城市建设策略具有重要价值。遥感是研究大范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在城市研究领域,应用遥感数据能有效提取区域尺度的城市建成区范围,研究其变化对于监测城市时空格局演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地形复杂、城市发展基础薄弱的江西省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进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并引入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结果进行了优化,从而实现对研究区1995~2015年的建成区时空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对江西省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扩张特征进行定量描述与动态提取,并结合经济、人口、交通等多源信息对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省级尺度上城市建成区提取方法和空间扩张分析做了一定的探索,对于区域及更高尺度的城市研究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夜间灯光数据对于区域尺度的城市信息获取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采用形态学运算识别夜间灯光影像上的城市边界,能有效过滤掉城区范围以外的无关噪声。联合Landsat与DMSP/OLS数据提取建成区的总体空间精度达到92%,比单独利用Landsat监督分类精度提升13%;另外,提取结果与统计数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 = 0.795),说明了该方法在江西省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提取结果可以用于省域建成区时空动态定量分析;2)在遥感提取的基础上对江西省近20年建成区的扩张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江西省在2005年后城市扩张明显提速,然而整体的扩张强度较低,存在明显的“南低北高”的区域差异。另外,江西省的建成区扩张方向主要集中在正北、正东和西南方向,正西和西北方向的建成区则在2010年后呈现了加剧扩张的趋势。统计江西省各城市的建成区空间格局指数,发现江西省城区总体结构松散,以主城区向外扩张的建设方式为主,同时城市内建成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在逐渐加强;3)分析江西省的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发现:江西省城市建成区扩张受政府的发展规划与战略引导,其中城市群及相应经济区的设立可以有效促进当地城市的发展建设。另外,江西省的新增建成区主要集中在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带,且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外部的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可以带动城市用地的扩张,而城市内部的路网密度也与建成区扩张强度趋势吻合。另外,多中心结构的城市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