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脑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变化及在不同时间行微创血肿抽吸治疗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ICH的作用机制及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96只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3h手术组、6h手术组,每组24只。采用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部分脑出血模型用尿激酶在大鼠脑内血肿中心溶解血肿,并于脑出血后3h或6h抽吸出部分血肿;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于1d、3d 、5d、7d、10d、14d分别采用Bederson标准测定神经功能障碍,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IL-1β的含量。
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SOD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脑含水量,MDA、TNF-α、IL-1β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
(2)与脑出血组比较,手术组(3h和6h)神经功能障碍评分、SOD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脑含水量、MDA、TNF-α、IL-1β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
(3)与6h手术组比较,3h手术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SOD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脑含水量、MDA、TNF-α、IL-1β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
结论:
(1)该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与人脑出血病理生理变化基本一致,可作广泛使用早期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的动物模型。
(2)早期微创血肿抽吸术可以阻断脑出血的继发性损伤病理过程而改善神经功能。其可能机制是: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发挥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3)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ICH的效果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4)本实验为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ICH提供实验依据,从而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