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学发展到清代,顺应清初以来由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倡导的征实考证学风,大体沿着精审考据的路向继续发展,并且从注重三传同异、究于琐碎考辨逐渐走向了《左传》新经注体系的建立。乾嘉学者洪亮吉则在客观上梳理了魏晋经说与汉儒旧注的承续关系,在经典真确性研究的基础上又向条理性研究迈进了一步,基本上建立了一种以辑存旧注来解释经典的新注释体系。洪亮吉历数十年撰述的《春秋左传诂》,是集中体现他经学成就的著述。洪亮吉采用惠栋汉学的治学方法,作专门的经学研究,孜孜以求恢复东汉诸儒的经学古义,对《左传》的疏解关涉文字训诂、音韵、史地考证等诸多方面。洪亮吉延续了清初以来对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的补正路数,广为搜录考证,博采众家之长。全书分经四卷、传十六卷各为疏解,体例分明,至今仍旧是研究《左传》的重要著作。本文着重将洪亮吉及其《春秋左传诂》置于时代学术背景下,以文化积累的条理性和真确性需求之学术内在理路为标尺,从洪亮吉个人学术认识和由文士到经生的转向切入,发掘洪亮吉《春秋左传诂》的汉学特色,考量该书在其时治学风向与路数均相似的情况下,仍得乾嘉汉学一席之地的深层原因,从而更公允的认识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理清发展脉络,明确学术承续,对洪亮吉学术认识和治经方法做再探讨和再评价。同时,基于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本文从洪亮吉由文士到经生的学术转向带来的根底影响和《春秋左传诂》一味匡正杜注的思路局限两个方面,分析洪亮吉经学著述存在的不足,为全面认识洪亮吉的经学成就提供可以参考的视角。最后,本文从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对李贻德、刘文淇学术研究的影响以及该书体现的历代学人的学术承继两个方面,肯定洪亮吉《春秋左传诂》的学术成就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