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_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普遍存在诸多窘状: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过分依赖教学PPT,课堂探讨成为教学奢望;互动模式僵化单调,浅层次互动泛滥低效。本文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践研究为选题,旨在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行为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使课堂产生热能效应,共同打造富有激情的理想课堂。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课题研究目的意义,理论和实践依据,理清了研究思路,明确了研究方法,并尝试着梳理国内外“单元主题探讨式学习”的研究状况。以及对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探讨式学习现状进行调查访谈,分析影响主题探讨式学习实践的因素。  第三部分就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步骤、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展开论述。  第四部分为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践成效与理论反思。  单元主题探讨式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符合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通过调查访问,并对影响主题探讨式学习实践的因素进行分析。我们还研究了单元主题探讨式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话题探讨情境、学生自主开展探讨、教师指导开展探讨、小组合作展开探讨,探索了单元主题探讨式学习的教学基本步骤:确定优化主题、分组收集资料、成果展示、总结评价。在此基础上,优化了主题探讨式学习的教学策略:提炼主题,优化方案;任务落实,方法指导;关注过程,知行统一;学习成果,汇报展示。此外,我们也探讨了主题探讨式学习的评价策略:自主性评价促反思、激励性评价注活力、过程性评价促发展。  思想品德课单元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开展,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化“一言堂”为“群言堂”,体现课程新理念;内化了德育知识,变“应试化”为“生活化”,实现德育最优化;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探究,“创新”“实践”并举,提高学生能力,最终使政治课脱离“乏味”,提升“品味”,展现独特魅力。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培养学生必要的文学素养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赋予其创造性思维,这对学生未来的生活有重要的实践性意义
期刊
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的主要任务,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窘境:有时为了有效的打击犯罪不得不对人权进行某些僭越,而有时又为了保障人权不得
现今社会,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交往方式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五花八门,共同隐私问题也日益凸显。共同隐私权是以隐私权理论为基础的,是随着隐私权的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创建并
水权确权登记制度是水权交易的关键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研究价值。在探索水权理论有所收获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不少难题。“水权”,“水权确权”,“水权确权登记”的三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