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从事局部振动的工人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局部振动病的发病情况,总结出局部振动病的职业危害状况。为制定局部振动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同时与非接触人群进行症状的对比,总结出局部振动病的发病症状,也为局部振动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选取局部振动病职业相关工种159 人为接振组。并选择非暴露人群的健康工人48 人为对照组。进行末梢循环功能检查、末梢神经感觉检查及手功能检查,两组结果进行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手臂振动病的发病率、症状及早期诊断指标。接振组白指、手麻、手痛、手僵、手胀、痉挛、震颤、多汗、冷过敏、持物易掉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别,且每个单项之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别。接振组手正常血管少于对照组,而异常血管却比对照组高,末梢神经感觉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别,并且,末梢神经机能的损害与接振剂量的关系较密切。接振组握力未明显下降。在本调查中,白指的发病率为23.57%,较报道低,这与本次调查多数工人工龄短,接振时间少,振动能量的危害小有关。局部振动主要引起末梢神经机能及末梢循环机能的损害,此种损害随接振计量的增加而增高,且两者损害是相对平行的。接触局部振动的工人主诉多手部症状及神经衰弱综合症。局部振动所引起的手功能损害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