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的特征与病灶大小、分子生物学指标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内在联系。方法:对109例术前未行任何治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均有术后病理结果依据。按超声测得病灶的最大直径分为G1(≤20mm)、G2(>20mm)两组,分析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增强顺序、增强强度、有无充盈缺损、有无放射汇聚、有无超范围)及定量分析参数(AT、TTP、PI、RS、AUC)与乳腺癌病灶大小、分子生物学指标、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联,并进一步对增强模式、病灶大小及分子生物学指标对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增强强度、充盈缺损及曲线下面积(AUC)与病灶大小的组间比较,差别显著(P<0.05);增强顺序、放射汇聚、超范围及AT、TTP、PI、RS的组间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2)充盈缺损与ER、HER2的表达具有关联性(P<0.05);TTP、RS与HER2表达具有关联性(P<0.05);增强顺序、增强强度、放射汇聚、超范围及AT、PI、AUC与PR、Ki-67无明显关联(P>0.05)。(3)充盈缺损在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定量分析参数在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超声造影的充盈缺损(OR=2.641,P=0.024)及原发病灶最大直径>20mm(OR=3.228,P=0.006)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1)乳腺癌超声造影某些特征与病灶大小、分子生物学指标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联。(2)乳腺癌超声造影的充盈缺损及原发病灶最大直径>20mm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