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形态优美、分布狭窄稀少、行为生态独特、分类地位分纭,近两个世纪来,国内外对它的关注和研究,仅次于大熊猫。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小熊猫化学通讯的特征、母幼通讯行为的特点及与母幼关系的发展规律的关系,笔者以重庆动物园小熊猫饲养场和重庆野生动物园的圈养小熊猫为研究对象,通过给其提供不同性别、不同个体和不同气味来源(尿液、肛周腺分泌物和综合气味)的气味刺激,观察分析其行为反应的方法,对圈养小熊猫的化学通讯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还观察了小熊猫一月龄内母幼通讯行为的特征和母幼关系发展规律。此外,还利用GC-MS对小熊猫尿液的化学成分及其化学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主要取得如下结果:1.繁殖季节成年小熊猫对同性和异性气味的行为反应雌雄性小熊猫在气味刺激下,活动、蹭阴、舔舐、嗅闻标记物、嗅闻尿液、嗅闻粪便、尿液标记行为表现显著高于行为基础数据,并对异性气味有明显偏好;粪便标记行为表现没有出现有意义的变化。小熊猫能够根据气味进行个体识别和性别识别;粪便中可能不携带有个体信息和性别信息;犁鼻系统和味觉可能也参与了化学通讯。2.非繁殖季节成年小熊猫对尿液气味的行为反应雄性小熊猫可以接收来自同性和异性的尿液气味信号,并产生相应行为反应;在不同性别的尿液气味刺激下产生的标记行为频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非繁殖期,对于雄性个体来说,尿液中的信号传递的主要作用在于领域的占领和维护。雌性小熊猫也可以接收来自同性和异性的尿液气味信号,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但不同性别个体的尿液气味中的信号刺激没有使得雌性个体的尿液标记行为发生显著差异,这可能说明了雌性个体在非繁殖期不能通过尿液气味分辨个体的性别。3.非繁殖季节成年小熊猫对肛周腺分泌物气味的行为反应雄性个体可以接收肛周腺分泌物气味中的信号,并引起了较强的领域行为的表现,但不能通过肛周腺分泌物的气味区分性别。雌性个体尿液标记频次在肛周腺分泌物刺激下显著增加,说明肛周腺分泌物携带的信息能促进雌性个体领域行为的增加;但不同性别肛周腺分泌物气味刺激下雌性小熊猫的各行为反应无显著差异说明,在非繁殖期,雌性个体可能不可以通过肛周腺分泌物的气味信号进行性别识别。4.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气味刺激下小熊猫刻板行为的变化在同性和异性的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气味的刺激下,雌雄性小熊猫的刻板行为均较空白组显著减少,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将单独圈养的野生动物改为结伴圈养或小群圈养或许会减少或消除某些刻板行为。5.非繁殖期雌雄性小熊猫化学通讯行为的差别在非繁殖期,雌性小熊猫的化学通讯行为比雄性个体更多地依赖犁鼻系统。雄性小熊猫利用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进行领域的标记圈定,而雌性小熊猫则主要通过肛周腺分泌物来进行领域的标记圈定,尿液的领域标记作用不明显。6.一月龄内小熊猫母幼通讯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小熊猫母幼间的触觉通讯行为和嗅觉通讯行为在一月龄内的前期显著高于中、后期;听觉和视觉通讯行为在中期显著高于前、后期;这说明小熊猫的母幼通讯行为方式的变化规律与母幼关系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幼仔的生长规律是相适应的。7.成年小熊猫尿液中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特征在成年小熊猫的尿液中共发现67种挥发性化合物,对其中49种物质进行了检索和鉴定,它们包括酮类、醇类、醛类、萜烯类、烯烃类、烷烃类和胺类等物质。不同尿样中的化合物成分具有较高的个体差异。虽然没有发现有具性别特征的特定化合物的存在,但一些物质的相对含量在不同性别间具有显著差异,结果说明小熊猫尿液中的性别信息可能是通过类似物的形式(analog form,同种物质的相对含量不同)编码的。因而尿液作为一种挥发性很强的化学信息物质在小熊猫的个体识别和性别识别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与其他气味腺分泌物一起,共同承担着种内相互识别的化学通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