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补语的“上”“下”的语义研究历来都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很多学者认识到现代汉语中存在补语“上”“下”句法同构现象,却鲜有人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现代汉语中“V上”“V下”句法同构现象表现为一些动词能够与“上”“下”组合,并且组合后句子表达的事件基本相同,但句子内部存在语义差异。本研究旨在对“V上”“V下”句法同构现象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分析,并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做出解释,再对“上”“下”的语义系统进行梳理。基于此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方法为语料分析法,以北语BCC语料库为主要检索工具,根据动词的使用频率选取三个均能与“上”“下”搭配的高频单音节动词:“写”“买”“花”构成的“V上”“V下”句法同构现象进行论述分析。笔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认为产生句法同构现象原因之一是动词词汇意义特征的影响,通过对动词不能同时跟“上”“下”两搭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多义动词对“V上”“V下”句法同构的影响更大;原因之二是语境不同造成的影响,句子语境中情态词的出现以及语篇语境都会弱化句法同构现象的内部语义差别,从而凸显出其共同语义;原因之三是识解方式导致的差异,在表达同一个事件时由于观察者选取的观察角度以及参照物的不同,在表达时会以此为依据选择“上”或“下”,虽然表达的事件基本相同但句子内部语义存在差异。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回顾。第二章介绍前人对作补语的“上”“下”的语义研究,以及对“V上”“V下”的不对称现象和句法同构现象的讨论。第三章为本文的主要章节,通过对三个高频单音节动词与“上”“下”的组合对“V上”“V下”句法同构现象进行描写及分析,并列举了其他单音节动词与“上”“下”的搭配情况进行补充。对句法同构现象进行描写后,分别从动词词义的影响、语境影响以及识解方式不同导致的差异这三个角度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第四章对“上”与“下”作补语的语义特征进行了详细说明,得出“上”作补语时表趋向义、附着义、结果义和表开始的状态义;“下”表趋向义和结果义的结论。最后一章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性论述并提出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