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GFD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并且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劳动是人为了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途径和方式,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文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和相关理论的理解基础上,对马克思劳动观的形成、发展、特点以及当代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文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劳动观的形成发展和变革。马克思的劳动观是在社会历史发展和各种思想理论冲击下形成的,它的发展随着马克思理论的发展不断深入,经历了早期、成熟时期和晚年时期的劳动观三个阶段。马克思的劳动观对其唯物史观的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形成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都指明了方向、实现了变革。  文章第二章主要分析了马克思劳动观的主要内容。首先对马克思劳动观的主要概念“劳动”、“异化劳动”以及“自由自觉的劳动”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劳动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炼了马克思劳动观的特征,从而加深对马克思劳动观的全面解读。  文章第三章主要提出了马克思劳动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理论上驳斥了当前西方思想中存在的否定劳动的观点,指出学习马克思劳动观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实践上有助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部分企业中存在的异化劳动问题,有助于确立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观念,促进人们确立体面劳动和尊严劳动的意识,同时可以引导广大劳动群众转变就业观念,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高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水平,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幸福指数。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了某钢厂轧机区设备基础PHC管桩静载抽检单桩承载力偏低情况,经分析是由于饱和淤泥土中打入大面积群桩,引起桩基上浮所致,经采用复打后,静载试验结果均满足了设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