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加大了对于落后产能的产业转型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调整产业结构,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为了响应中央号召,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经济重镇,提出了产业结构跨越式发展的整体发展战略,将自身建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体育产业正逐步成为了各大中型城市服务业中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日益受到了地方政府的规划重视。虽然武汉市的体育产业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整体上仍旧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体育产业的空间布局还没有完全形成体系。在当前的城市空间规划领域,地理信息技术(GIS)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应用,并不断被推广到其它产业领域。而该技术在体育学领域中的应用仍在逐步引入的过程中,尤其对于体育产业布局领域来说还相对空白。通过引入GIS在城市空间规划方面已有的成熟技术,将会推动武汉市体育产业的空间布局科学化发展,实现体育产业空间布局的技术进步。因此,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去规划体育产业的空间布局,对于武汉市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证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首先对武汉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地理环境以及城市未来的总体规划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和地理中心论作为理论支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Moran’s I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Lee’s L系数等相关的研究模型作为技术分析工具,对体育产业中的体育场馆、体育用品商店空间布局及相关配套设施问题进行了规划布局的初步研究,并对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体育旅游等其它新兴项目做了研究展望。研究认为:(1)目前武汉市体育产业的外部空间问题主要有土地资源稀缺且利用不合理、城市空间扩展无序、产业空间结构不合理、城市功能结构不明显、城市生态空间逐步恶化等五个方面,需要在体育产业布局时避免上述问题对产业空间结构产生消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产业的关联特性去改善这些问题。(2)武汉市体育场馆的空间分布主要形态形成了“以长江沿岸密集分布、并向两岸城区断层式扩散”的态势。而体育用品商店多分布于各大商圈和高校周边,散装分布的群落形态虽然具有一定的数量集聚,但没有形成规律的网状化分布形态。(3)武汉市体育产业的布局形态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和人口密度指向,并且具有很强的经济依赖性。在体育产业布局时,需要重点考虑这三点因素的影响,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打造科学布局体系。(4)武汉市体育产业空间布局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空间分布密度失衡、功能同构现象严重、产业空间布局软环境函待完善这三个方面。这些问题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体育资源的闲置浪费,致使“有的地区体育服务排队拥挤,而有的地区无法获得体育服务”这一空间断层现象,需要利用GIS技术对武汉市的体育产业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以解决上述问题。针对武汉市体育产业空间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可以利用中心地理论去弥补产业空间断层,推动体育场馆的网状化圈层布局,形成“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城市郊区”的三级圈层结构,在各圈层内逐步形成覆盖半径分别为三公里、五公里和十公里的网状化节点布局。并对现有产业集聚形态进行有效的品类划分,用点轴理论去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合理集群,形成功能错分的集聚型消费群落。此外,还要加强政策引导力度,引进大型体育赛事促进体育产业空间合理布局。强化体育场馆的地标性功能,以集聚体育产业绿地的形式去推动城市产业的生态优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