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负担的水平一直是财政和税收领域关注的焦点,税收负担过高将阻碍经济发展,引起人们的反感,而税收负担过低将无法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税收负担的水平与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经济总量的增长将带来税收的增长,而税收负担的增加将抑制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总量的增长还会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变,即经济结构的升级,这体现在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上,即三大产业结构的此消彼长。当经济总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调就整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税收的有力途径。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有力工具,通过运用税收政策,政府可以引导产业结构朝着理想方向发展,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改变产业结构。由此可见税收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且税收负担和产业调整发展的同时,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影响经济发展,所以三个变量税收负担、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本文以税收负担、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三者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综合考察了税收负担、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三者的互相影响关系,不仅分析了三个变量在全国的相互影响,而且还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北部和南部地区分别研究了这三个变量在区域间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本文首先从论文的基本结构出发,介绍了国内外税收负担的选题背景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文献,并根据选题背景阐述了本文的两个研究意义。从理论上讲,本文对上述研究内容的扩展具有理论意义,对分析减税减负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税负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并丰富了在这个问题领域的实证研究。之后本文分析了中国税收负担,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现状,不仅分析了全国的发展状况,还将该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北部和南部地区,并从现状分析中判断税收负担、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区域差异。其次,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收集并整理了1994年至2018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并利用面板数据建立了全国和地区的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区域中三个变量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基于全国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将促进经济增长速度的增长。在短期内,税收负担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积极的刺激作用。从长远来看,经济发展对税收负担和税收收入的影响较弱,税收负担与产业结构之间只有一种单向的显着关系。并且根据区域研究发现,税收负担、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存在显着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最强,中部地区对税收负担的积极响应最为明显,而西部地区对税收的负响应最为明显。同样,对于北方和南方地区,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将使北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这一结论与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会抑制产业发展的结论相反。最后,在结论部分,本文对全国和区域计量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