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以探究的角度充分了解与分析沈阳地区的核雕文化,从核雕文化的整体概述、历史背景、南方与北方核雕技法与艺术表现性的差异一直到当今社会这项传统民间手工艺从雕刻题材、技法和工具上的不断创新的成果进行系统的论述;以传承人的角度具体分析东北地区(沈阳)核雕作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在沈阳文玩行业聚集地进行走访、考察,较为详细的了解当地核雕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深入到当地核雕工作室,以传承人的身份系统的学习当地核雕的制作过程和雕刻技法,与当地传承人群进行技艺上与生活上的交流,掌握第一手当地核雕文化及产业真实的发展与传承状况的研究资料;提出发展与传承问题的不利因素或不利条件,在进行田野考察与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中发现当地核雕文化发展与传承比较缓慢的因素和当地气候、地理位置、文化习俗、传承方式与经营方式都有一定的关系。核雕艺术最早出现在明代,在古代南方内陆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文玩多为文人墨客把玩欣赏的艺术品,兴起相对较早,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传承基础。我国北方最早是游牧民族的聚集地,性格豪放,在文化习俗上二者有明显差异。在传承方式上,在当地核雕为新兴文化产业,工作室以师徒方式进行传承,以学院派为代表,艺术素养相对较高。南方以家族式传承,根基相对深厚。在经营方式上,沈阳地区核雕认知度较低,发展大多还是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本文通过对核雕文化比较详细的剖析以及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尽快有效地解决当地核雕产业缓慢发展的问题,有助于对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与传承,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