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是我国区域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交通碳排放密度较高的区域。本文以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区,采用“自上而下”法对其交通碳排放量及其时空演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预测了人均交通碳排放的拐点以及三大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变化趋势,进而探讨交通碳减排潜力,以期在理论上丰富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在实践中为区域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论文以三大城市群1995-2012年能源数据为依据,分析交通碳排放的时空演化,构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人均交通碳排放拐点,通过从交通运输周转量、交通运输结构和单位能源消耗强度等方面设定情景对2015、2020、2025和2030年交通碳排放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减排潜力分析。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碳排放总量在三大城市群中最高,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交通碳排放水平相差不大,较长三角而言略低。长三角的人均交通碳排放仍是三大城市群中最高,但其单位GDP交通碳排放却是三大城市群中最低。(2)交通碳排放总量和人均交通碳排放均表现为三个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快速增长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其中,人均交通碳排放的“S”型增长趋势与总量趋势相比更为明显。三大城市群的单位GDP交通碳排放在2004年后出现明显下滑,2006年后逐步趋同,说明在2006年后三大城市群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3)三大城市群的交通碳排放量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5。其中,京津冀的关联程度最高,珠三角次之,长三角的关联度较低。(4)长三角和珠三角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 U型”现象,两城市群分别在2017-2018年、2016-2017年达到人均交通碳排放拐点。从省域层面看,上海和广东将于2016-2017年达到人均交通碳排放的拐点,江苏和浙江分别在2025-2026年和2033-2034年出现拐点。(5)通过情景预测发现,2015-2030年间珠三角的旅客运输交通碳排放量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货物运输的交通碳排放量预测中,长三角的货物运输交通碳排放量最高,京津冀次之,珠三角最低。(6)从减排潜力角度看,大部分情景方案均存在减排潜力,“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运输周转量、优化运输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以降低单位运输能源消耗强度”的情景组合下,交通碳排放量最低,减排潜力最大。其中单位运输能耗强度的措施相对于调整运输结构能够更好的完成节能降耗,实现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