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胰腺癌是一种病死率高、生存期短的恶性肿瘤,根据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的数据表明,胰腺癌占恶性肿瘤死因的第4位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仅次于结肠癌’。2011年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为44030例,死亡37660例,5年生存率仅6%2。近年来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根据上海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2008年公布的上海地区肿瘤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胰腺癌发病率在男女性分别位列第8和第9,但死亡率男女均占第6位,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之比近于1:13。由于胰腺癌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较早发生血液、淋巴转移及围管浸润,导致手术切除率低下,大多数胰腺癌患者确诊后手术切除率仅15%4,无法手术切除者平均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因此对无法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寻找一种便捷且准确预测预后的标志物来指导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炎症因子的作用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胰腺癌侵袭转移过程的有关炎症分子机制,有可能对改善胰腺癌治疗效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中一大类具有化学趋化作用的分泌型小分子蛋白质(8-11kD),根据其N末端四个保守半胱氨酸cys残基的不同位置,可将趋化因子分为α、β、Y、δ4类趋化因子亚家族5。α亚家族也称CXC亚家族,成员有IL-8、CXCL-1、CXCL-2、CXCL-3等。趋化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能诱导靶细胞趋化性迁移,增强靶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广泛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功能6。最近的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多种作用,如IL-8可以调节肿瘤相关血管生成7、诱导蛋白水解酶释放并通过对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8、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9刺激肿瘤细胞增殖,从而增强瘤细胞的转移与侵袭能力。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趋化因子CXC家族成员IL-8及CXCL-3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表达水平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的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胰腺癌新的治疗靶点和转移复发机制的研究探索一条新路,也为预后分析提供新的标志物。材料和方法:120例胰腺导管腺癌肿瘤组织标本取自本院05年~09年获根治性手术切除且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病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对石蜡切片进行染色,使用Image J软件定量分析IL-8、CXCL-3在胰腺癌、癌周间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癌周微血管密度相关参数。对所选病例按照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血管侵犯、神经及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分层分析,观察免疫组化结果与微血管密度、肿瘤生物学特性、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L-8、CXCL-3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胰岛以及小的导管如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等,但表达强度较弱;IL-8、CXCL-3在导管腺癌上皮组织亦表达,但表达亦较弱;IL-8、CXCL-3在导管腺癌癌周间质中表达较强;且表达水平与癌周血管新生有相关性;IL-8在癌周间质表达水平越高的患者预后越差。IL-8在胰腺导管腺癌间质中的表达强度、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IL-8、CXCL-3在胰腺导管腺癌癌周间质中表达上调,其表达强度与导管腺癌癌周血管新生存在相关性,IL-8在导管腺癌癌周间质中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IL-8在胰腺导管腺癌间质的表达强度、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是预后的独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