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分带和非整倍体技术在小麦细胞遗传研究中的综合运用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wf03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麦及其亲缘种属的起源、进化和将亲缘种属染色体转移给小麦的研究中,将染色体分带技术与核型分析、染色体组分析和非整倍体技术相结合,在提高研究准确性的基础上,获得了单独使用上述研究方法所难以取得的新结果。 在四倍体小麦的染色体4 A和B、G染色体组的起源研究中,分别对A染色体组的可能供体一粒小麦——T.momococcum、T.boeoticum、T.urartu,B染色体组和G染色体组的可能供体Sitopsis组山羊草——Ae.speteoides、Ae.tomgissima、Ae.sharonensis、Ae.bicornis和Ae.searsii等进行核型分析和染色体N—分带,结果显示出在一粒小麦中不存在与4 A有相似N—带型的染色体,四倍体小麦A A B B和A A G G中的A组染色体与一粒小麦的染色体在异染色体质化程度和异染色质分布方面均有一定程度差异,表明A组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亦已发生了分化;四倍体小麦的B组染色体(4 B除外)与G组染色体(G?除外)异染色质化程度高,除1 B与G1,4 B与G?在核型和带型上有较大差异外,其余各染色体之间具有较相似的核型和带型。在Sitopsis组各山羊草物种中,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spettoides)的核型和N—带型与B染色体组(4 B除外)和G染色体组(G?除外)最为相似。仅在Ae.spettoides中有一条与野生二粒小麦和阿拉拉特小麦的染色体4 A非常相似的染色体。在随后进行的硬粒小麦双端二体系列分别与阿拉拉特小麦、拟斯卑尔(?)山羊草杂交,对各F1花粉母细胞减效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进行N—分带并观察分带后的端着丝粒染色体与对应染色体的配对情况研究中,所得结果进一步表明四倍体小麦的B、G两组染色体(除个别例外)以及染色体4 A和与Ae.spettoides染色体有较高同源性,据此Ae.spettoides可被认为是B、G染色体组的最可能供体之一。染色体4 A应重标为4 B和4 G。原被标为4 B的可能是一条涉及第7同源转化群染色体的易位染色体,而G?则可能是一条涉及染色体6 A长臂的易位染色体,它们的起源、演化和染色体组及同源转化群归属尚待进一步研究。 科用一染色体分带和“中国春”双端二体系列研究中国西部特
其他文献
四十多年来,辐射诱变技术在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中取得了卓越成就。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入,诱发突变体更加受到重视。γ射线作为行之有效的水稻突变体诱发手
解决目前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ERP、SCM、CRM、EC是趋势、是方向,企业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解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面对众多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企业有着怎样
在中国农业展览馆里,农耕文明演绎着农民的智慧,在这博大的智慧里,一组棉纺织技术的展览显得尤其珍贵,那散发着远古文明的老式织布机、纺线车仿佛在诉说着几千年来人类的渴求
回首2011年,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现象频繁上演。很多农产品陷入“价跌、滞销、卖难”的困境,从土豆到大白菜,从洋葱到生姜,农产品滞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为深入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选取3个冬小麦品种(系)为一组亲本,3个为另一组亲本,配制了正反交18个杂交组合,以授粉后6天和12天的杂交和自交种子为材料,应用mRNA差异显
目的验证滋阴益肾降糖汤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进行临床实验对比观察. 结果治疗组滋阴益肾降糖汤总有效率为93%;对空腹血糖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帮助精神病医院护理管理者及护士正确认识工作压力,从而设法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问卷调
目的了解湖南省安仁县1962~2001年乙脑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湖南省安仁县1962~2001年问的乙脑疫情报告资料整理建立数据库,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等统
校园旅游的热潮对高校公共空间提出了新的优化要求。鉴于当前国内还鲜有关于游客和校园公共空间的定量研究,文章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为例,依托校园游客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公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