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体的嬗变与超脱——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中女性经验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尔维娅·普拉斯(1932-1963)的自杀引起了世人对其诗作的更为广泛的关注。她一生都在努力为成为女诗人、艺术家而奋斗。作为女诗人以及诗人的妻子,她的诗作有着独特的女性经验的印记——“模仿”、掰反抗”“自我发现”。诗人用诗歌表达自己作为女性的独有感受。 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简要介绍诗人的生平,国内外的相关评论的出发点,以及本论文的理论支点:女性经验。第二部分从诗人所处的被压抑的五十年代的背景出发,分析了诗人在“模仿”时期所作的诗歌中的男强女弱的形象,反映了诗人在这一时期的失去自我的女性经验。第三部分指出,出于对夫妻关系的重新认识一诗人自己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并且需要承担更大程度的育女责任,以及丈夫最终的背叛——同时由于诗人自身的不断反省,诗人在“愤怒”时期表达了对男性的愤怒、追求女性独立的这一女性经验,而这一独立则是通过对诗人作为母亲以及深入探求诗人身份的女诗人的双重身份来体现的。第四部分结合“发现自我”时期诗歌中的语言以及诗人对诗歌的关注,说明诗人最终实现了形式与真正的死亡,从而找到了自我。第五部分“总结”,指出探究诗人一生,她都一直在用自己的诗歌,写出她作为女性诗人以及诗人妻子的独特的女性经验:从模仿男性、失去自我到反对男性、追求自我独立到最终的发现自我。死亡本身也许并不可取,但是诗人探求一生,找寻自我的历程值得我们学习。
其他文献
美国土著文学(印第安文学)传统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该文学传统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口头性,题材大多是民间故事、歌谣、祈祷词和演讲词等;其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具有浓重的大地情
电视“真人秀”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新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了真实的生活情景,包括人际交往关系、人们的交际心理、交际话语等等。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电视真人秀节目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生涯横跨半个多世纪,她一生共创作了66本长篇侦探小说,并一直保持着全世界最受欢迎侦探小说家之一的美誉。由于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她能够
乔治·奥威尔在上个世纪的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他本人以及他的作品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近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奥威尔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