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视域中的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91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中,运用晚年拉康哲学思想,提出了意识形态建构了社会现实本身的观点,也就是说当代意识形态并没有终结,而是在发生转型,这是对西方的意识形态终结论的一种抨击,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同时他通过对马克思的经典命题“资本主义的真正限制就是资本本身”的拉康式解读,得出了所谓的“资本主义悖论”,即资本主义社会越是腐败,就越要通过自身调节功能,以求得生存的谬论。拉康的主体理论是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与所谓“资本主义悖论”的共同理论基础。他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既代表了西方左翼学者的激进立场,同时又存在着妥协性。本文创新之处是:通过对意识形态理论的要点剖析以及理论现实指向的论述,力图说明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直接就是社会存在”的观点与所谓的“资本主义悖论”就好比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相互联系,其理论根源就在于拉康的主体理论。着重分析了齐泽克“资本主义悖论”的推理过程,论证了他混淆了拉克劳的社会对抗与马克思的社会矛盾这两个异质的概念,从而对所谓的“资本主义悖论”作出了反驳,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
其他文献
张立文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其从早期的朱熹思想研究到“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从“传统学”到“新人学导论”,最终构建起“和合学逻辑结构体系”,用以解决21世纪人类
1994年,在对“湘糯粱S-1”进行育性转换观察试验时发现,在高于其不育上限临界温度23.8℃的温度条件下存在个别不育变异株。以这些变异株为材料,经过7年10代的系统与定向选育,
通过对“犹太人问题”的思索,对青年黑格尔派布鲁诺·鲍威尔的批判,马克思获得了对其一生意义重大的思想起点:批判市民社会。这一批判为彻底超越政治解放,实现人类真正的解放创造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