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流域水循环规律及平原区生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wgguih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辽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375mm。山区降水约379mm,降水径流活跃,河流发育;平原区降水约368mm,蒸发入渗过程活跃,水循环过程以“降水—入渗—蒸发”垂向运动为主。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占水资源总量的77%,浅层地下水供水量超过流域总供水量的70%。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自1999年以来,山区径流量减小,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呈现出境流量锐减、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地表植被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流域供水稳定和生态系统稳定。本次主要研究西辽河流域及平原区水循环转化规律,分析平原区水循环系统与生态系统关系,辨析合理的平原区地下水生态水位,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西辽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也可为水循环转化规律和“水循环系统—生态系统”关系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本次研究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分布式水文模型和地下水生态水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分布式水循环模拟模型MODCYCLE,构建了西辽河流域水循环模拟模型;通过对枯水系列(2001~2010年)与平水系列(1988~1997年)的模拟分析计算,量化了西辽河流域和平原区的水循环转化过程;提出了将平原地下水位埋深作为维持平原区生态稳定性的控制性指标;统计分析了平原区“草地干物质产出—潜水蒸发—地下水埋深”和“降水入渗补给量—地下水埋深”关系,确定维持平原区草地生态系统稳定的地下水位生态埋深和地下水采补平衡埋深,给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布局与建议。主要成果如下:1、模拟了西辽河流域在枯水系列和平水系列的水循环过程,量化西辽河流域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定量分析流域水量平衡关系和地下水补排结构,研究地下水主要补排项与降水的关系。通过枯水系列和平水系列模拟结果的比较,说明西辽河流域水循环规律的变化。2、以西辽河平原区为典型区域,开展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水循环规律研究,量化平水系列和枯水系列平原区水循环转换过程。包括:①不同降水条件下平原区水循环转化规律,并进行比较;②平原区耗水结构;③平原区降水产流机制;④平原区地下水补排结构和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分布特征。3、确定地下水位生态埋深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控制性指标。以平原区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降水和潜水蒸发对草地耗水的贡献,量化草地耗水结构,建立“草地干物质产出—潜水蒸发—地下水埋深”和“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埋深”的统计关系,提出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稳定的地下水位生态埋深和地下水采补平衡生态埋深,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与可开采量,提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布局。
其他文献
(A)[B]2O4型尖晶石铁氧体是典型的氧化物功能材料,由于其结构、磁性、铁电性能、催化性能、半导体性能,以及作为高频器件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氧离子以面心
中药质量控制是实现中药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基础和关键,药效物质是支撑中药质量的基石,由于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绝大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突出,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不相称,融资上的困
《宋史·艺文志》作为史志目录,其“目录类”收录唐宋时代的目录书籍六十八部,一方面因《宋史·艺文志》本身的编撰错误百出,另一方面因此六十八部目录书绝大部分已经亡佚,所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汉语热正在向全球漫延,且呈日益发展之势,汉语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升。这也给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
市场供求、生产成本等内部因素和国内政策、国际市场传导等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粮食价格波动。而粮价的波动又会影响生产投入、农民收入和上下游产业。需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板材滚弯机被广泛应用在造船、航天、化工、锅炉等行业中,但在板材滚弯成形过程中,板材曲率仍然采用人工对样的检测方式。样板不仅在制造过程中耗费大量材料和工时,其使用过
双桥山群出露于扬子古陆的东南缘,自身为一套浅变质、强变形、具有复理石沉积建造特征的陆源碎屑-火山岩序列,处在江南造山带的关键位置。在综合运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与
<正>一、房屋建筑土建监理质量控制的总体思路在实施房屋建筑土建监理的过程中,要提高监理质量控制首先应做到强化标准,即对内部与外部的监理质量控制实现标准化。所谓的内部
目的:选取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术,并经病理证实为膜性肾病患者142例,对不同病理结果的膜性肾病患者,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及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VTQ)检查,获取不同病例分期的膜性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