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阴茎癌临床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lin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阴茎癌则是少数即使发生淋巴转移也可通过淋巴清扫术达到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自从Young在1931年提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作为阴茎癌的治疗,关于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方式和时机一直存在争议,Dalser提出的经典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一直被认为是标准的手术方式,但是这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限制了它的使用指征,Catalona提出的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大幅度降低了手术并发症,但是其可靠性受到了不少研究的质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阴茎癌所采用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与上述两种手术方式都存在很大不同,在采用根治性清扫范围的基础上用了更多的改良技术,本研究目的即为分析这一手术方式及改良技术的疗效。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的75例阴茎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双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该术式采用的改良技术包括:同期施阴茎切除与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参照Dalser提出的根治性手术范围,采用S型切口,在解剖标志物的引导下分离皮瓣层次,保留阔筋膜,保留大隐静脉,不行缝匠肌转移。通过查阅病程记录,手术记录,护理记录,门诊记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随访室档案,以及电话随访获得患者术前术后详细临床资料,包括手术结果,生存情况,并发症情况,并与20年内文献报道同类手术的并发症,生存情况做对比分析。 [结果] 75名患者共施行150侧次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43名患者证实淋巴结阳性,术前临床诊断假阳性率为52.6%,假阴性率为18.1%,随访时间6~90个月,共观察到9例复发,其中6例死亡,复发部位均在腹股沟区域之外,本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92%,N0,N1,N2,N3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86.4%,57.1%。切口感染、皮瓣坏死、淋巴水肿、血清肿、淋巴漏发生率分别为1.4%、4.8%、12.7%、2.0%、1.4%,这一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有明显下降,接近改良腹股沟淋巴结的水平。 [结论] 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达到根治性手术的要求,远期生存率满意,而并发症低于传统根治性手术,与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相接近。本术式中采用的多种改良措施安全,有效,适合我国国情。
其他文献
目的与意义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以下简称AR)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与许多细胞因子有关,以血清中IgE、白介素4(IL-4)、IL-5水平显著升高为特点。发作时细胞因子的产
目的:心房颤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人体重要部位,其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为血栓栓塞大脑重要血管造成脑卒中。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
背景: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偏瘫步态是患者行走时的典型异常表现。对小腿前后肌群运动模式的研究有助于
研究中发现,患者唇下系带旁系膜处粘膜的微循环形态与舌下微循环非常接近,微血管类型也很丰富,适合SDF技术监测,而这个观测点容易固定,不受舌体活动的影响,受患者的影响较舌下小很
在双创背景下,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研究,是顺应盆景产业发展和满足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现实课题.本文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盆景大师工作室”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目的: 癫痫(Epilepsy)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突然短暂发作的脑功能异常,发病机制复杂、类型多样、治疗困难。 国内外研究证明癫痫与免疫有密切的关系
目的:观察视网膜血管直径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及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中的变化特点。方法:本研
临床上许多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膜性肾病(MN)、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等原发性足细胞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即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目前
肺动脉高压是由一组异源性疾病引起的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为特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病变进行性发展可致病人发生右心衰竭而死亡,是严重慢性肺循环疾病。过去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