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建模评估现有碳通量产品是否具有系统误差,并探讨通量产品在赤道陆地生态系统位置偏差的产生原因。首先,文章依据碳通量与大气CO2浓度的关系,通过对通量产品设置位置偏差参数,建立了区域尺度通量产品系统误差的评估模型,并使用数据模拟的方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然后,文章结合MOZART-4大气传输模式,将模型应用于BEPS模式和CarbonTracker碳追踪系统2003年通量产品的的偏差研究,结果表明BEPS模式在地球北部陆地不具有明显的系统误差,在南部陆地具有系统性高估,在赤道陆地的旱季高估、雨季低估,而CarbonTracker通量产品对北部海洋的估计在春季高估,夏季低估,秋冬季偏差较大但不具有明显的系统误差,对赤道海洋的估计在旱季具有系统性低估,在雨季具有系统性高估,对南部海洋的估计偏差相对较小,在夏末秋初不具有系统误差,秋末及冬季高估,春季及夏初低估;CO2浓度模拟结果表明,经过偏差调整后的通量模拟浓度与实际观测浓度数据十分接近,优于原始通量产品的模拟浓度;最后,文章通过控制模拟实验,探讨赤道陆地生态系统位置偏差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在假设大气传输模式正确的条件下,模型对赤道陆地生态系统通量产品偏差的估计能力不会受限于赤道区域观测站点稀疏的情况。